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07年第1期 ID: 87614

[ 杨爱芹 文选 ]   

盛可以小说中的比喻探析

◇ 杨爱芹


  盛可以正在成为文坛的一个热点。我想,这股“盛可以旋风”,除了其小说内容上的震撼力之外,还来源于小说的语言艺术。盛可以在2003年获得“最具潜力新人奖”,语言的尖锐而富于个性,是她的获奖理由之一。读盛可以的小说,非常惊讶其运用语言的精美与老练,大量比喻的运用构成其小说一个闪光的亮点。无处不在的比喻,带着生活的质感,飞动着作者的想象,展示着敏锐的艺术感悟力。盛可以自己说过,“我的小说中有许多比喻。运用精确形象的比喻,也能使语言站起来”。
  
  一
  
  比喻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中外文学家都非常注意使用比喻,立象以尽意。擅长比喻的钱钟书认为:“比喻体现了相反相成的道理,所比的事物有相同之处,否则彼此无法合拢;它们又有不同之处,否则彼此无法分辨。两者全部合,不能比;两者全部分,无需相比——不同处愈多愈大,则相同处愈有烘托;分得愈远,比喻就愈新颖”。盛可以小说中的比喻之所以精彩与灵动、新颖而独特,就在于取譬之远之奇。比喻的恰贴使作者对气氛环境的渲染,对人物肖像的勾勒,对人物心情的揣度,对事物特征的描绘,无不具体而生动。
  《快感》中,“我”走在陌生的小街上,“炊烟像戏子的锦缎长袖抛向空中,煎饼、烤鸡、卤肉混合的热气腾腾的香味勾引胃部犯酸,永远热烈的浓香就像妓女腥红的嘴无止境地挑逗”。这里作者连用了两个比喻,第一个比喻是以具象比具象,抓住两个事物的形似,诉诸视觉形象,炊烟在上升的过程中袅袅娜娜、弯弯曲曲、轻盈渺茫,而戏子的锦缎长袖上甩的时候,同样具有这个特点,作者把真切的感觉锁定在瞬间的联想,扩大了语言的表现力。第二个比喻用具体的事物比抽象的香味,利用通感,把属于嗅觉的感受,诉诸视觉形象,香味的诱人程度很清晰地体现出来,同时切合要展开的情欲故事,喻体的使用透出暗含的腻味与烦躁之情。《水乳》一开篇,“太阳,又矮下去了……她看见前面那栋八层居民楼,几秒钟前还像冰山一角,顶层部分漂浮在阴影之上,被夕阳涂得一片金黄,转眼间,就全部沉没在阴影里了。窗外的千百种噪音,也似乎被捂在棉被里面,随着暮色的浓厚,嗡嗡嗡嗡地衰弱与朦胧起米,从劳作的房子里释放出来的人们,正经过街道这条拥挤的河流,纷纷向自己的家里流淌”。作者对黄昏景物的描绘,极其细腻精微,多个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之间,都有着恰贴的关联,使联想距离之远,得到完美的弥合,一般描摹景物很容易静态化,而作者却利用独具个性的动态表现,渲染各种内心感受。除了写景,给人物绘形,作者的比喻也非常奇特,《turn on》中,“我瘦得像条饥饿的狗,肋骨顶着皮囊,立刻让人想到悬挂的狗排,胸部以下,肋骨呈八字形,搭成伞一样的阴蓬,胃部凹陷,前背贴着后背,像炒锅。我抽烟。我抽烟时那面炒锅一鼓一瘪,就像蛤蟆的腮,蛤蟆张着两只乳房样的眼睛,漠然的思考什么。”在这一组比喻中,作者以物喻人,通过逼真地摹形,把一个人消瘦的状态、程度,生动地展现出来,并以比喻为表象,透过语言的所指,指向深层的内涵。
  作为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表象语言,盛可以小说具体的描摹是如此之美,抽象的叙述也能淋漓尽致。《水乳》中,佐依娜来到情人何波的老家,对何波的母亲和女儿的不适应使她度日如年,“好不容易捱到新年的钟声敲响,仿佛是解放区吹响胜利的号角,监狱的闸门向囚犯敞开,马厩的栏杆倒塌,阴霾的天空下起了酣畅的雨,她深深地吸一口气,再缓缓地吐出来,坚持着微笑,与大家道了晚安,钻进了房间里,如释重负,把自己扔到了床上”。在这个比喻中,一个本体作者用了四个喻体,把“我”在男友何波家里的不自在及至能够离开的快乐心情写得非常到位,把心境变化的过程体现得栩栩如生,新年钟声既响,心情由紧张到放松,喜悦无以言表,用博喻更增加了语言的容量,增强了语言的审美冲击力。《水乳》中这样新奇的比喻比比皆是,“有些婚姻像职业套装一样,看起来很体面合身,大方优雅,只有躯体在里面感觉紧张与疲惫。”“这个习惯什么时候养成的,女人佐依娜也不知道。就像十字路口边的护城河,不知何时淤积成沼泽地带,肥硕的野草披头散发,在夜里黑森森一片,像寂寞一样,慢慢地滋长得这么茂盛”。
  盛可以使用比喻的特点是拉大本体与喻体之间的距离,把两种不同语境中异质事物联系在一起,使二者表面看来互不相关,深层语义上却又何其相似,在对立中取得统一,增加了审美想象的自由度。比喻的新奇,是作者生活积累和艺术智慧的体现,比喻陌生化的效果,对读者的感觉是一种清新的洒扫,一种温柔的刺激,合情合理的比喻激发调动着读者的生活积淀与心理联想,使读者主动参与到语言的审美机制中来。正如作者自己所说,“用形象的隐喻使人想象陌生事物或某种感情,甚至味觉、嗅觉、触觉等真实的基本感觉来唤起对事物的另一种想象,既有强烈的智力快感,也有独特新奇的审美愉悦”。
  
  二
  
  在品析她作品中大量新颖独特的比喻之后,我们不难发现,作者善于把对生活的感悟与洞察融入比喻,幽默中带着嘲讽,机智中透着含蓄,穷形毕相,把生活中一些我们习以为常但又不太正常的现象作为喻体出现,将认知与审美揉合在一起,不但会留有回味的余地,而且会引起我们的关注与思考,充满生活气息与调侃意味,于无形中蕴含辛辣。
  (1)“主任的桌子是我们的两倍,独占一条电话线,独享气派的办公桌,就像良种猪独享食槽,特派的奖金就是那额外的饲料,把他撑得大腹便便”(《turn on》)。本体与喻体的关系可分为形似、神肖两种,作者抓住主任在外形上的肚子大和生活中的享受特权,连用两个比喻,在形似和神肖两方面,以猪喻人,在高贵与低贱的落差中,充满嘲讽。在比喻中如果本体是人,一般情况下是不用物来做喻体的,但在盛可以的小说中,有很多地方采取了这种不合常规的以物写人的方法,故意把严肃庄重与油滑鄙陋组合在一起,以达到戏谑的效果。
  (2)“唐晓南听见刀子刺破了左乳,像屠夫手上的刀,估摸好买主需要的份量,温和地切了下来”(《手术》)。唐晓南乳房长了纤维腺瘤,医生对她实施手术,本是一个十分高尚的救死扶伤行为,作者却用了“屠夫”的比喻,写出医生的职业特点与职业冷漠。接着写切除时医生很难确定病灶的具体边界,就提议大面积切除,“不行的话,只有大块地切除了。左侧的医生说,听起来像蒋介石屠杀共产党的策略”。比喻一般是以实喻虚,就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取譬,以便使本体更容易理解,这里作者却拉开了时间距离,从政治话语中选择了一个历史事件作为喻体,把当下的生活与对历史的感悟结合起来,在拉大距离的同时,不但达到戏谑的效果,也留下了更多的读者意义联想的空间,填补更多的审美空白。
  (3)“对于我的烹饪技术,他一直像时下的小说评论家一样,含含糊糊故作条理,轻轻棒打不忘鼓励,然后把期望和信任的大帽往我的头上一扣,我便戴上了紧箍咒”(《turn on》)。比喻的逻辑基础是本体和喻体的相似点和相异点,比喻的心理基础是联想,这个比喻抓住了“他”(我的男友)在评价烹饪技术时的含糊其词、暖昧态度,很自然地联想到时下的小说评论家们的评论姿态,相似点是本体喻体关联的纽带,相异点使二者有了比的可能性,看似信手拈来,却自有风趣,既强化了对本体的审美感受,又对时下的小说批评给予了轻轻的讽刺。
  可以看出,作者是把对人生的体验不经意地融会在了比喻之中,感性的艺术思维底下,是对生活沉思的理性之果,看似漫不经心,实际上达到了对生活现象的沉淀与升华,不但提高了修辞的审美情趣,得到发泄的快感,而且使语言充满幽默,对雅而假的事物产生一种消解的力量。
   [##]
  
  三
  
  尽管比喻表面看来具有直觉性的特点,而实际上这种直觉是作者长期对生活勤于思考的结果,用形象的语言照样能表达思想的飞翔。盛可以小说的语言犀利精辟,充满感性的智慧,精警的比喻给人带来审美感受的同时还带来哲理的思考。尤其在爱情婚姻问题的探讨上,盛可以创造了大量令人叫绝的比喻,寓意深刻,给人带来审智的艺术享受,有很强的认知性。
  “习惯这东西,积累的时间越长,惯性越大。就好比开车,速度越快,刹车停靠的间距需要的越长”。(《惟愿中年丧妻》)。本体“习惯”是抽象的无形的事物,作者用具体的“刹车”行为来比喻,说明一个习惯改起来是比较难的,正如高速行驶的汽车要立即停住也绝不可能一样,速度越快,惯性越大,刹车需要的间距越长,这个比喻的内涵可以从普泛的意义上来理解。在小说中,这个习惯又特指形成多年的婚姻形式,在经年的婚姻结构中,什么都定了形,尽管对婚姻没有了新鲜感,但习惯成自然,以此喻把小说中的人物老齐想改变现状,而又难下决断的心理惟妙惟肖地刻画出来。“婚姻是一座山,被男人和女人仰望。攀登者平头前进与女人佐依娜,已经走到了半山腰。山腰的气候与山脚有很大的区别,时常有迷雾涌过来,将太阳驱逐,把人和山都照在茫茫之中。在这个时候,上山与下山的路,一样不是那么明确,两头都那样遥远”(《水乳》)。婚姻如同登山,每前进一段风景就会不一样,人在山脚和走到山腰的兴奋程度也不一样,同时登山的过程也会产生疲劳,这也是对耐力、智慧、人性的一个考验。这里作者使用了暗喻,以人们对登山的感知、体验、想象、理解,来认识婚姻,婚姻的意义在这一过程中被创造和阐释出来,作者在使用比喻之后,又沿着比喻把喻解展开,形象地概括了婚姻中的困惑。
  作者还经常以做饭来比喻爱情。在《turn on》中就以厨师比喻善于经营爱情的人,“就比如说,同样的原料,为什么有的人就能烹出美味,有的人只能和成一团泥,和成稀泥的人,怎么知道哪个环节错了?也许并没错,只不过一个好的厨师有手感、灵感,也有灵性与悟性,并有创新和开拓精神”,并进而为爱情找出答案,“我们不可能总吃精致的西餐,铺张的盛宴,家常饭菜才是永恒的主题。那么爱情的美满结局,无疑就是家常饭菜”。爱情和饭菜表面看来并无相似之处,但好的爱情和好的饭菜都需要用心去做,认真经营,爱情从浪漫到现实的过程也正像从铺张的盛宴到家常饭菜的过程。这两个比喻概括了整篇小说对爱情的困惑与追问,并可以视为盛可以所有小说的爱情思考。从审美意义上来看,本体与喻体的距离越大,所激起的审美欲望越强烈,读者需要运用自己的生活积淀填充距离带来的张力。盛可以正是利用意蕴丰富的艺术美,使能指不断深化,意味深长。
  在艺术创造中,“只要修辞者按照艺术的规律去使用语言,按照美的规律去造型,他也就创造了语言的艺术美感,他也就使利用语言创造了一个美的世界,供人们去欣赏,去玩味,去遨游,去托命”。盛可以小说的比喻多、奇、新、深,精彩生动、妙语连珠、趣味横生、雅俗共赏,结合文本,巧妙地融合在故事的叙述、情节的推演、人物的刻画,主题的深化、意境的营造里,生动形象、浑然天成,为小说增添了更大的艺术魅力。盛可以有些小说的题目就构成对整篇小说的隐喻,并上升为审美意象,如《青桔子》《水乳》《钢筋蝴蝶》《火宅》《壁虎》等;盛可以擅长使用连喻,这些比喻形成一股合力,唤起新的意义联想;其一些关于人体的比喻,给人带来朦胧美的艺术享受,提升了汉语表达的功能。
  文学个性是作家对语言潜能的探索,比喻是作家们在写作中经常使用的手法,有很多以擅用比喻著称的作家,与钱钟书的书卷气、莫言的乡土气等相比,盛可以的比喻多带有都市色彩,仿佛自然天成,只是凭着直觉自然流泻出来的,即使一些富有哲理智慧的比喻,也不是让人进入抽象的思维领域,而是从形象的语言中慢慢地品味,流露着清茶的淡香,轻盈灵动,而又不失思想与内涵,这或许是性别特征在语言上的存留。同时,作者把对人生的深刻感受,对人性的犀利透视,对生活的无可奈何,熔铸在比喻这一修辞中表达出来,既发挥着文学语言的独特魅力,又有着一泻千里的畅快,正是大量的比喻造就了盛可以小说的语言个性。
  
  杨爱芹,女,在读博士,天津师范大学教师。
  

盛可以小说中的比喻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