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06年第2期 ID: 86344

[ 谢增伟 文选 ]   

关于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思路

◇ 谢增伟


  长期以来,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无论是教材还是教法都沿用普通中学的内容,都套用普通中学语文教学的模式。时至今日,尚未有人研究并拿出真正符合职业学校培养人才宗旨的语文教学之教材教法。整体来看,各种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基本是从普通中学“移植”过来,虽然普通中学的语文教学结出许多升入高一级学校的“累累硕果”,但是“移植”过来的这棵树,却并未在职业教育的田园里结出适宜于企事业用人单位“口味”的“果实”。几十年来,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没有自己的体系,没有自己的面貌,陈陈相因,无大变化。近年来,我看到了些许职业学校新编的语文教材,看到了若干杂志上职业学校语文教师撰写的教改论文,其思路和主张仍然未能建立自己的东西,皮肉似乎是职教的,而骨头依然是普教的,愈发感到职业学校语文教学走出“盲区”难度的巨大。同时愈发感到自己有责任把一些观点和看法写出来,提供讨论,引发思考,最好是促使职业学校语文教师同行们突破思维和行为的樊篱,尽快对“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加以革命性的“教改”,快快拿出“自己的东西”,快快“自立”起来。
  首先,我想谈谈普通中学语文教学与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差异。
  普通中学语文教学经过几十年的锤炼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教学(包括教材、教法等)体系,其听说读写的讲课和训练虽然说也是既重理论也重实际,但是其所重视的理论知识掌握和实际能力具备不是主要围绕学生就业需要来考虑的,而是为学生们继续升学以及建立文化基础服务的。因此,普通中学语文教学的模式与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模式应该是主体不同的两类,普通中学语文教学的成果也因之不会满足从事职业工作的较强实际性、行业性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一句话,现在普通中学语文教学培养的学生语文能力是“学校”式、“文化基础”式的而不是“社会”式、“行业能力”式的。
  众所周知,职业学校之所以加上定语“职业”,是其培养的学生绝大多数要在毕业后立即就业,立即具备就业需要的本领。这种本领,包括语文方面的能力,是很实际而有针对性的,包含有马上可以应用并且中规入矩的属性。具体来说,职业学校语文教学负责培养学生具备的听说读写能力应该“刺刀见红”,听要听得专业,说要说得入行,读要遵循实际,写要基本没有“学生腔”,一招一式可融入成人世界,一言一行皆推动任务的完成。职业学校学生所具备的语文能力可顺畅适应千百年来三百六十行发展进步所形成的运转机制,细腻地形成其中细小环节所需的成功因素。
  这就是这两类教育之间非常显著的差距,它是“目的差异导致思想、行为和结果产生差异”的必然。使用“学校”式、“文化基础”式的教材教法来培养“社会”式、“行业能力”式的人才,显然是缘木求鱼,不能实现自己的目的。
  接下来我要重点探讨一下职业学校语文常规教学应有的思路。
  姑且还是按照“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老套来阐发我的“新论”。
  
  (一)“听”的能力培养
  
  教材上应选一些适合“听”的能力调练的来自于社会实际的优秀材料(不是篇章),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遵循由浅入深的规律,采用放录音师生先反复“共听”,再由老师点一点所听到材料的核心意思或弦外之音,提问学生或学生发表见解,师生讨论达成共识,最后总结等多种方式,经过一至二个学期的细致训练,使学生逐渐具备听完之后很快就能“听懂”的能力。这种“听”的教学方式有些相似于外语教学,但其内容应该是更多方面、更加深刻、更具有中国民族特点和非常实际的:其要求应该是不停留在听懂基本意思,而是深入到听懂对方完整意思和细节意向。这样,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在与众多人物交谈中就能较快地捕捉到“真信息”,从而判断自己怎么地去“说”得好,在“听”与“说”的过程中完成工作任务和得以增长才干。
  在实际工作中,许多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的岗位就是靠“听”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步骤的,如企业里的营销、接待以及谈判岗位的人员等。他们“听”的能力显然很重要,能否听懂对方的真思想、真用意决定着他们工作的成效和失败,影响其个人乃至企业的形象,还往往是企业衡量他们工作是否称职的一个重要标志。
  
  (二)“说”的能力培养
  
  “说”与“听”是紧密相连的,但“听”是要判断别人的思想,“说”是要表达自己的思想,差别也是明显的。“说”的范围很广,培养手段众多。实际上,传统意义上的“三大文”(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在职业学校里都可以作为训练学生“说”的材料,因这“三大文”都是主观的表达。主观表达要有主题核心,要有明晰的线索,要选择最适宜的表达方式,要确定内容,记叙文的学习显然正是对路适用的;主观表达要有核心论点,要有根有据,有分析有结论,议论文的学习显然正是对路适用的:主观表达要说明某一事一物,要有易于被人接受的说明结构、说明方法,说明文的学习显然也是对路适用的。
  实际上,在普通中学里,老师带领学生们学习的“三大文”占了语文教与学的主体,除了含有思想教育的成分外,教与学这些“三大文”主要用于提高阅读与写作能力,而在相关的各种考试中,检测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都是重点内容,这在师生双方都是明白的,因此他们非常重视。而在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学生们往往会产生在这种以就业而不是升学为目的的学校里再学这三大文究竟有何作用的困惑,因为确实有许多学生毕业后就业不需要去写记叙文,甚至不需要去写议论文或说明文,这种困惑甚至影响到教师。因此职业学校里的语文教材如果仍需用“三大文”,不妨突破普通中学学习“三大文”目的的思想框框,向学生讲明“三大文”的作用之一是可用来训练叙事、议论、说明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即可以用来作为训练“说”的材料,这些文章的中心化、条理性、恰当的表达方式方法和修辞都可用来有效提高“说”的水平。这样一来,向职业学校的学生教授“三大文”的作用就显明了,学生就会乐意接受了,教师也可摆脱教给学生“三大文”作用何在的困惑。
  在职业学校,培养学生“说”的能力,除了借用“三大文”教学外,“演讲”、“辩论”、“发言”、“给一个议题相互交谈”等课堂课外训练项目都应编入教材并安排比普通中学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大量训练,因为这些项目对提高学生的“说”(包含“听”)的能力都非常有益,要把这些项目纳入考查考试,要制定出考察判定一个职校学生“说”的能力的作业及评价的体系,这个体系在每一个过程和环节中都有训练的内容、步骤和衡量标准,不能流于浅表化的打个总分、发个奖证。普通中学虽然也提出培养学生“说”的能力,但所给时间不能确定和保证;职业学校对这方面能力的培养要确定给出至少全学程1/4的学习和训练时间,且要专门化、专业化,以促使每一个学生都向着“思维敏捷”、“伶牙俐齿”、“铁齿铜牙”、“一张铁嘴”方面努力,以尽早具备实际工作需要的善长于“说”的才能,通过能说会道促成本职工作的成功。对于某些社会岗位,能说会道实在是一个长处,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技能。
  
  (三)“读”的能力培养
  
  如果说普通中学培养学生“读”的能力主要为使其读懂课文以及各种书面读物,则职业学校培养学生“读”的能力则主要是使其尽快准确理解工作中的业务或专业材料以便于准确无误作出判断和响应。例如工作之中遇到的一些文件、专业说明书、一些企事业常规应用文等等。
  传统“三大文”的学习有助于培养职业学校学生“读”的能力,但教师要注意在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在于引导学生把注意力从全面理解字词句篇、中心思想、写作特点变为把握重点句子和全文要点,而且普通中学学生关注的因考试模式而产生的其他学习内容可以忽略。也就是说,同样是借助于“三大文”范文训练学生“读”的能力,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应与普通中学语文教学有内容选择的不同处理,有教学侧重点的差异。
   [##]
  从以上差异出发来考虑职业学校语文教材选择“三大文”的范文,要有别于普通中学,例如,从实际工作情形出发,可选择一定数量优秀的文件、较浅显的业务学习材料、专业说明书以及贴近实际的应用文等等,并编写相应的知识短文(包括教给阅读这些特殊课文的短文)。在作业习题的编写上,当然也要有利于引导学生锻炼通过“读”很快掌握这些特殊课文的精神,并考虑到工作的需要,设计一些“读”懂以后的体会和打算之类的题目让学生来全面练习。
  同普通中学语文教学一样,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也要给予“读”较大分量的安排,因为在听说读写中,“读”因本身的长处和优势,占据更多的教材篇章和教学内容是合情合理的。正因为“读”在语文教学中是重头戏,教学效果的好坏与之关系很大,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应紧紧抓住它来训练学生的实际就业本领,学生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读得懂”、“做得好”,表现出经过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科班”式训练的与众不同,是呈现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成功的重要标志,是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在社会上的一个亮点。当然,不能因为强调实际、实用,就把职业学校语文教材中用来阅读的课文变得刻板、单调而缺乏活力和趣味,要在实际需要和学习情趣两者之间寻找结合点,生动丰富又不脱离实际的课文才是理想的教材内容。学生的课外阅读空间,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师们也要主动去关注和引导,仍然要以培养能力为本位,不懈地训练学生精于“读”、“读”力强、领会快的能力,以适应工作对员工在“读”的方面的一般要求和某些情况下的苛刻要求。
  职业学校语文阅读教学不排斥文言文,可以选一些文质兼美的传统文言篇章用于教学,也要从职业教育培养特点出发,选一些口语性强的文言材料纳入教学。这是因为好的文言文除了可以对学生进行民族优秀传统教育,其精粹的思维、简练明晰的语句、表达方式的高度艺术性都对职业学校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以及上面论及的“说”的能力的提高有着莫大的帮助。文言文在职业学校培养人才需要中不会“死去”,它对于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语文素质的功用是不可轻视的,那种认为职业学校学生不需要学习文言文的观点无疑是错误的。
  
  (四)“写”的能力培养
  
  实际的工作岗位对职工有实际写作能力的要求,这个能力当然与“听说读”关系密切,但又有相对独立性。一些人“听说读”的能力不低,却写不出、写不好,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在学校期间所受的写作训练脱离实际和缺乏规范。
  职业学校的写作教学一定要紧密联系实际,这个实际就是:
  1、记叙文写作教学不一定要连篇累牍地“号令”学生写一般的记叙文(普通中学语文教材所收入的记叙文),而是要指导学生学写调查报告,综述等一些“实用性强”的记叙文。因为实际工作中确实不大用到纯正的记叙文,而调查报告、综述等文体与工作中实用文体是相近的,当然,这不是排斥纯正记叙文的教学,纯正记叙文对于写作调查报告、综述等显然是大有帮助的。
  我们看到,职业学校的许多语文教师沿用普通中学写作训练的模式,不顾培养目标地训练学生反复写记叙文、散文,甚至诗歌,这里不是全面反对这样做,而是强调一定要明确职业学校写作教学的根本目的和主要任务,因为在这个阶段,一味培养学生写纯正记叙文、散文,甚至小说显然对学生具备就业后实际需要的写作能力是不利的,这些学生具有的学校读书时间不太长,得到教师指导的机会实在是很宝贵,教师抓住这段黄金时期重点训练他们写一些工作需要的记叙文体才是明智的,不要不顾目的地训练写纯正记叙文甚至文学作品,结果是学生实际工作后调查报告一类文体不会写,综述一类文体也写不来,作为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师是难辞其咎的。长期以来,许多企事业用人单位都反馈这样的信息:职业学校的毕业生连常用的实用文都不会写,还得临时由别人指导,耽误了工作。这样的教训,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早该吸取。
  2、议论文、说明文写作教学应当放在重要的调练地位,因为实际工作对这两种文体的需要频率很高。职工们要写论证报告、分析报告,写专业论文、写推销气息很浓的说明文等。语文教材中的一些相关范文很典雅、很全面,往往是经典式的,也往往与职工等级要写的东西有层次高低的很大差异。因此,写作教学中对于范文要善于利用,如借助于范文启发学生弄懂、掌握最需要最基本的要领,如论证的方法、说明的方法及其如何运用它们就是最其本的要领。“应用之妙”是切合工作写作需要的学习重点。不要引导学生对范文全面“通吃”,去学习、模仿写作大家写作议论文或说明文的气派和力度。语文教师如果只是宣扬这些范文是如何如何好,做出许多的评论而不懂得借助这些范文去训练学生得到最需要和最基本的东西,那肯定会贻误学生的,直接的危害是学生到了工作岗位上既不会写议论文,也写不出合格的说明文,脑子里只留下教师在课堂上大加评论的只鳞片爪的回忆,这无疑是写作教学的失败。要在作文课上反复训练学生运用从范文那里学来的写作思想、观点确定、论证方法和说明方法的有效运用、结构布局等才是写作教学的正路。
  职业学校语文写作教学就可以训练学生写一些论证报告、分析报告、专业论文、推销气息很浓的说明文等,以贴近学生们就业后的写作实际。
  3、应用文写作训练更应该是职业学校写作教学的一个重点。应用文写作有个特点,即看似容易写来难。学生们对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的写作学习往往觉得有难度而不敢掉以轻心,而对于应用文却觉得“看来不难”而忽视或轻视。其实,无论应用文本身的语体和成文性质,还是这种忽视或轻视的心理,都使得很多有经验的语文教师感到应用文写作教学很难。而如果想再进一步结合工作实际训练学生写作应用文,无疑难度更大。一些常见的现象是,写作教学脱离学生就业的实际需要,从课本教到课本,学生离了课本就写不出合乎要求的应用文,其症结在于这些语文教师把教学定位在只要学生能生搬硬套地写出与课文差不多的“产品”,就是功德圆满,至于学生们到了工作中需要写出什么样的应用文,他都不问。
  应用文写作教学难在语体和成文范式。应用文的语体,学生们比其它语体都陌生;应用文的成文范式,又因其既相应固定又无一个模式而难以把握。
  应用文写作教学虽然有以上所说困难,但对于毕业后即就业的职业学校学生来说,是必须要掌握的。
  因此,职业学校写作教学必须把应用文教学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要想使学生掌握应用文的语体(事务语体),就必须通过多读多写来实现,要想使学生掌握应用文的成文范式,就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引导学生反复鉴别和比较来实现。因此,职业学校语文教材要大幅度编入实用的应用文(例如来自于行业的应用文等),而且要编写得科学、合理、易教易学。由于上面谈到的应用文写作学习的特殊性,教学时间要给予特殊保证,考试时可把应用文写作考试列成一个单项来进行,并且在总成绩中分给应用文写作较高占分比例,甚至可以把一个学生能否写出常用的合格应用文作为判定语文学习是否及格的重要标志,以此来促成师生双方对于应用文写作课的重视。
  职业学校的写作教学一定要规范化,即要建立一个体系:学生应当学习哪些文体的写作,训练的原则、步骤和要求有那些,衡量学生写作作业、考试成绩的标准有哪些等等。这个体系一定要有职业教育的特色,学生在写作方面的所学和所用一定要用工作实践需求来对照和确定。现在的职业学校语文写作教学恰恰缺少规范化甚至是一笔糊涂帐,在教材教法和检测等诸多方面都没有自己的一套东西,欲求学生就业后具备较强的写作能力,就只能是镜花水月了。
  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现在缺乏具有技术技能真本领的职业学校合格的毕业生,他们的技术技能真本领中就应该包含有语文教学给予他们对于语言(口头和书面的语言)运用自如的实际能力,他们理应运用语言为成就个人和单位的事业服务、为提高自身素质服务,为参与推动社会不断快速发展服务。而职业学校毕业生语言运用水平偏低的现状还不能全面具备这些服务所需的功能,职业学校语文教学要尽快真正地改革了!
  
  单位:江苏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
  

关于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