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4题(20分,每小题5分)
现代科学背景下的太阳系(节选)
汉南斯·阿尔文
宇宙研究开始的10年,主要集中探索地球附近的空间,即磁层和行星际空间。这些区域以前都假定为虚空而无结构的,但现在我们知道这些区域中充满了等离子体,由鞘状层状的不连续面交截,并弥漫着样式复杂的电流和电磁场。这样获得的知识,对于我们一般地理解等离子体特别是宇宙等离子体是十分重要的,因而对于我们的热核研究、银河系结构和总星系结构的研究以及宇宙学问题都间接地起着重要作用。在关于宇宙电动力学方面的越来越多的知识将使我们有可能去研究这些领域而比以往更少些猜测。等离子体的知识对于我们理解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也是很重要的,因为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现在构成天体的那些物质曾经是以等离子态漫布着的。
看来,空间探索的第二个10年,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显示出一种不同的特点。由于磁层和行星际空间的一些基本问题尚未解决,这些领域当然仍将赢得人们很大的兴趣,但是,登月和对金星、火星等遥远空间的探测已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新的事实,致使空间探索的重点正在转向对月球、行星和太阳系其他天体的勘探。
这种勘探的第一阶段必然有这样一种特点,正如对地球上极地和其他难以到达区域的探测那样,即详尽的测绘应结合有关地质、地震、磁性、重力的观测以及大气层的观测。不过如把这种研究方式运用到月球和其他行星上去的时候,人们将面临着另一个问题,即这些天体最初是怎样形成的。事实上近来许多有关空间探索的报告都以关于太阳系形成和演化的猜测作为结束。由此看来,在不久的将来,这必将成为空间探索要集中解决的问题。美国国家宇航局早就宣称,空间探索的主要科学目标是搞清楚太阳系究竟是怎样形成的,这的确是科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我们一直在力图作出一种关于地球和相邻星球如何“创造”出来的科学解释。可以说,从哲学观点来看,正像物质结构问题在本世纪前1/3时期引起了极大的兴趣那样,太阳系起源问题也将占据同等重要的地位。
太阳系如何形成的问题,已成了有着大量各执一词的假设的论题。其原因是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还缺少足够的物理基本知识,这些基本知识对于理解自然现象、判断哪些过程可能发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然而在详细讨论太阳系起源和演变理论之前,有必要确定一下,任何一种这样的理论应该有哪些一般的特征。过去人们把太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太阳周围行星的形成上,这样做产生的不幸后果之一,就是许多有关太阳系起源的理论都是以太阳本身早期演化史为基础的,这个基础非常不可靠,因为对于太阳和其他恒星如何形成的看法一直是有激烈争议的。由于认识到木星、土星和天王星的卫星与太阳的行星很相似,至少是一样有规则,所以看来现在致力于研究中心天体周围伴星形成的一般理论,要更为恰当些,而把研究行星的形成只看作是这个一般理论的一种应用。
对太阳系先后顺序的研究常常被称为宇宙演化学,然而这个词还用在许多其他场合。由于太阳系起源的问题,本质上是主星周围形成伴星这样一种过程反复进行的问题,所以已建议采用“伴星演化学”这个词。
导致太阳系形成的过程看来可能是(差不多得到普遍的赞同)初始的等离子体密集在中心天体的某个区域中,凝聚成固态尘粒。尘粒逐渐吸积成星胚,再进一步吸积,形成较大的星体。如果中心天体是太阳,就成了行星,如中心天体是行星,就成了卫星。对小行星在伴星演化图中的地位人们是有争议的。这些小行星以前一般被认为是大行星爆炸后的碎块,但是现在为数越来越多的论据认为,它们就是、或者至少类似于行星形成过程中的中间态。
(节选自《新华文摘》2007年第12期)
1、下列对“磁层和行星际空间”相关内容的认识正确的一项是( )
A、磁层和行星际空间就是指地球附近的空间,人们假定为虚空而无结构的区域。
B、现在我们认为,磁层和行星际空间其实充满了由鞘状层状的不连续面交截而成的等离子体,弥漫着样式复杂的电流和电磁场。
C、磁层和行星际空间对于我们的热核研究、银河系结构和总星系结构的研究以及宇宙学问题都间接地起着重要作用。
D、有关“磁层和行星际空间”的新的知识对于我们理解宇宙等离子体是十分重要的,对于我们理解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也是很重要的。
2、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理解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由于磁层和行星际空间的一些基本问题尚未解决,而登月和对金星、火星等遥远空间的探测已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新的事实,所以空间探索的重点正在转向对月球、行星和太阳系其他天体的勘探。
B、这种勘探的第一阶段的特点是要将详尽的测绘与有关地质、地震、磁性、重力的观测以及大气层的观测结合起来。
C、如把这种研究方式运用到月球和其他行星上去的时候,人们将面临着太阳系形成和演化的问题,
D、美国国家宇航局早就宣称,空间探索的科学目标是搞清楚太阳系究竟是怎样形成的,这的确是科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3、“太阳系如何形成的问题,已成了有着大量各执一词的假设的论题。”下列不能成为假设论题原因的一项是( )
A、对于太阳系的形成,我们还缺少足够的物理基本知识,而这些基本知识对于理解自然现象、判断哪些过程可能发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B、在详细讨论太阳系起源和演变理论之前,没有认真地确定一下,某种理论应该有哪些一般的特征。
C、过去人们把太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太阳周围行星的形成上,其结果是许多有关太阳系起源的理论都是以太阳本身早期演化史为基础的,可是这个基础非常不可靠。
D、由于太阳系起源的问题,本质上是主星周围形成伴星这样一种过程反复进行的问题,所以已建议采用“伴星演化学”这个词。
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近来许多有关空间探索的报告都以关于太阳系形成和演化的猜测作为结束。由此看来,对月球、行星和太阳系其他天体的勘探,也将要集中解决太阳系形成和演化的问题。
B、导致太阳系形成的过程是初始的等离子体密集在中心天体的某个区域中,凝聚成固态尘粒。尘粒逐渐吸积成星胚,再进一步吸积,形成较大的星体。因此,一些小行星就是、或者至少类似于行星形成过程中的中间态。
C、木星、土星和天王星的卫星与太阳的行星很相似,至少是一样有规则,所以只要研究中心天体周围伴星形成的一般理论,就能够解决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问题。
D、宇宙研究开始的10年,主要集中探索地球附近的空间;空间探索的第二个10年,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显示出一种不同的特点;那么空间探索的第三个10年,必将显示出多种不同的特点。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3题(15分,每小题5分)
王 维
薛用弱
王维右丞,年未弱冠,文章得名。性娴音律,妙能琵琶,游历诸贵之间,尤为岐王之所眷重。时进士张九皋,声称籍甚。客有出入于公主之门者,为其致公主邑司牒京兆试官,令以九皋为解头。维方将应举,具其事言于岐王,仍求庇借。岐王曰:“贵主之强,不可力争,吾为子画焉。子之旧诗清越者,可录十篇。琵琶之新声怨切者,可度一曲。后五日当诣此。”维即依命,如期而至。岐王谓曰:“子以文士,请谒贵主,何门可见哉?子能如吾之教乎?”维曰:“谨奉命。”岐王则出锦绣衣服,鲜华奇异,遣维衣之,仍令赍琵琶,同至公主之第。岐王入曰:“承贵主出内,故携酒乐奉宴。”即令张筵。诸伶旅进。维妙年洁白,风姿都美,立于前行。公主顾之,谓岐王曰:“斯何人哉?”答曰:“知音者也。”即令独奏新曲,声调哀切,满座动容。公主自询曰:“此曲何名?”维起曰:“号《郁轮袍》。”公主大奇之。岐王曰:“此生非止音律,至于词学,无出其右。”公主尤异之,则曰:“子有所为文乎?”维即出献怀中诗卷。公主览读惊骇,曰:“皆我素所诵习者。常谓古人佳作,乃子之为乎?”因令更衣,升之客右。维风流蕴藉,语言谐戏,大为诸贵之所钦瞩。岐王因曰:“若使京兆今年得此生为解头,诚为国华矣。”公主乃曰:“何不遣其应举?”岐王曰:“此生不得首荐,义不就试。然已承贵主论托张九皋矣。”公主笑曰:“何预儿事,本为他人所托。”顾谓维曰:“子诚取解,当为子力。”维起谦谢。公主则召试官至第,遣宫婢传教。维遂作解头,而一举登第矣。及为太乐丞,为伶人舞《黄师子》,坐出官。——《黄师子》者,非一人不舞也。天宝末,禄山初陷西京。维及郑虔、张通等皆处贼庭。洎克复,俱囚于宣阳里杨国忠旧宅。崔圆因召于私第,令画数壁。当时以圆勋贵无二,望其救解,故运思精巧,颇绝其艺。后由此事,皆从宽典;至于贬黜,亦获善地。今崇义里宝丞相易直私第,即圆旧宅也,画尚在焉。维累为给事中,禄山授以伪官。及贼平,兄缙为北都副留守,请以己官爵赎之。由是免死。累为尚书右丞。於蓝田置别业,留心释典焉。
[##]
(选自《唐传奇》)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常谓古人佳作,乃子之为乎?/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B、当时以圆勋贵无二,望其救解/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C、即令张筵。诸伶旅进/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也
D、故运思精巧,颇绝其艺/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能导致岐王举荐王维并评价其“诚为国华”的一组是( )
①年未弱冠,文章得名。②声称籍甚。③令独奏新曲,声调哀切,满座动容。④常谓古人佳作,乃子之为乎。⑤於蓝田置别业,留心释典焉。⑥运思精巧,颇绝其艺。
A、①②⑥B、①③④C、②④⑤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维不满20岁的时候,颇有文名,且熟悉音律,善弹琵琶,岐王非常看重他。这令常在公主门前出入的门人也设法请求为公主管理财务的官员以公主的名义为他写一封推荐信给京兆的考官。
B、岐王带着王维到公主府上奉宴,王维正当风华少年,飘逸文雅,公主见到他,便问岐王,岐王说这是我的知音,公主于是让他当场演奏琵琶,声调哀切,满座动容,公主极为赞赏。
C、王维当太乐丞的时候,让优伶跳《黄狮子》舞,被免官。——因为《黄狮子》这种舞,如果不是皇上在场是不能随便跳的。
D、天宝末年,安禄山刚攻陷京城后,王维、郑虔、张通等都在伪朝廷做官。当时崔圆把他召到自己府中,让他作壁画。王维作画非常用心,发挥了自己的看家本领,后来还因此受到优待。
三、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汉语。(12分)
1、维方将应举,具其事言于岐王,仍求庇借。(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之旧诗清越者,可录十篇。琵琶之新声怨切者,可度一曲。(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兄缙为北都副留守,请以己官爵赎之。由是免死。(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赏析。(12分)
绝句二首(其一)杜 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绝句二首(其二)杜 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这两首诗在写景上各有什么特点?请简要赏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上两首诗写景形神兼备,但表达的感情并不相同。试简析这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情感。(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边一首词,完成赏析。(12分)
鹊桥仙 夜闻杜鹃陆 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乡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1)这首词“茅檐人静”等三句描写了什么景象?有什么作用?(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9分)
不需注释的生命
祝 勇
①曾经觉得,注释是那般重要。记得有一次,一位年轻的朋友在编辑一位美国著名汉学家有关中国文化的专著时,将书后十几万字的注释全部删去,令我那么的心疼。我对他说,作者在那些注释里面凝结的心血,并不比他行文中的少啊。没有了注释,这本书将不再完美。
②红尘素居,碌碌诸事中,有的时候,我们是那么的需要一些注释自己,还是注释周围的人、注释整个世界。孩提时我们总是缠着妈妈问十万个为什么,就是在寻求着世界的注释。而当妈妈坐在我们的睡榻旁,安详地为我们一一作了解答,我们才能心满意足地带着一丝微笑睡去。
③诗人以“离人心上秋”来释“愁”,以“黄鸡紫蟹堪携酒,红树青山好放船”来注释“乐”,以“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来注释“思”,以“一叫千回首,天高不为闻”来注释“痛”,而我们在一个春天芳香的夜晚开始伏案写下的日记,亦是对自己生命的注释啊。
④我们已经习惯于给自己的生命一个解释。我们汲取知识,是因为我们需要聪慧的大脑;我们锻炼身体,是因为世界等着我们去创造;我们种花莳草,是因为它们的枝脉可以染绿我们的心灵;我们夜夜做梦,是因为我们瑰丽的幻想在夜晚也要接力奔跑……
⑤而每当做错一件事情,我们又总是百般地想给对方一个解释,通过对自己行为的注解来赢得一点点的谅解,以及内心的安宁。
⑥可是啊,我亲爱的朋友,有的时候,我们是不需要注释,不论是我们的思想,还是我们的行为。沉默中,心有灵犀的人自能心领神会,心律不同者即便你费尽口舌他仍会恍然不知。
⑦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不需彼此注释而“心有灵犀一点通”,该是一个多么动人的境界啊!
⑧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没必要诠释自己;管仲割席与友断交,亦毋须多言一句。最钦佩古时话本里那些特立独行,从不多言的英雄。大漠孤烟,夜黑风高,他们或杀身取义,或拔刀助友,绝不多说一句,从来不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加上一段长长的注解。待血迹擦干,宝剑入鞘,是朋友,自会相视一笑。好汉武松本可不上景阳岗的,可他偏向虎山行;刺配二千里外的孟州,一路上本有机会逃跑,可他宁肯将松下的木枷重新戴上,把封皮贴上,一步步自投孟州而来……不解者,百思不解;知其心者,自会竖起拇指,由衷地叫一声:“好!”
⑨还有爱情,自古以来就令人“辗转反侧,寤寐思服”的爱情,更是不需要注释,也没有注解的。就像一首歌中唱的:“爱,不需注解的。就像你,注定跟我走。”
⑩我读书时,曾结识一位从意大利米兰来的中国留学小姐,她在意大利学习了四年中国历史,又到中国研究古典文学,能写精美的绝句,曾令我惊叹不已。多年以后,我看电视,知道她嫁给了大学的一位锅炉工,我就觉得这是一个愚蠢的问题。没有为什么,“不要问,不要说,一切尽在不言中”。屏幕上,她为专心读书的丈夫扇扇子的情景,令我万分感慨。想起征婚广告中那么多比工程设计还要精确的择偶要求,我真的怀疑这样是否可以寻到真正的爱情。
⑾言传是必要的,可意会却是更高的境界。当我们温柔相爱,让我们什么都别说,因为一切的解释,一切的评说,都有可能使我们之间的那汪意境褪色……
(节选自《中华散文精粹》)
1、文章开头说:“曾经觉得,注释是那般重要。”请分条概述其重要的原因。(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三段引用诗句的作用是什么?(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列举了俞伯牙、管仲、武松等人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道理?(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