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力量
凯文·史密斯,这个一生失明的美国女人,她的世界里没有光。也许正是因此,她得以领略更多的语言之美。除了英文,她学习了8种语言。你也许同情她没见过一种颜色,但你得羡慕她能用12种语言唱歌。在美国的中学里,她教俄文和中文,而在18次中国之旅里,她来到不同的城市教英语。这对她来说并不容易,隔一段时间,她要在盲人电脑上敲下英语单词,或者站起来向学生提问。她必须独自爬上8楼的住处,独自摸索这个陌生的国家。但这就是乐趣,这就是生活,这就是在不幸人生中创造的美丽生活,要是你感觉不到,那么建议你去听听凯文老师边弹电子琴,边唱流行歌。她不害怕,语言是她的力量。
生命的价格
超市还没有开门,门前就聚集了一大群人。晚上九点,进出的人群还是络绎不绝。后来知道,超市为了招引顾客,不定期的打折促销,个别商品有大幅度优惠,每天销量有限。细细计算,即使将所有降价商品买到,最大优惠绝对不会超过一百元,一般人也就买其中的几件,得到十多元的优惠。如此,有必要早起候门,挤站在二三十人的购物长队里焦躁地等着吗?事实是,很多人去买,他们说:有那必要。简单分析:前去购物的人,一是有时间,二是少金钱。费点时间省点钱,他们觉得值。时间的长度对每个人都一样,人活百岁是36500天,可每个人的时间价值不一样,每个人每小时的价格是可以计算出来的。一个月收入100万元的人,他的一小时价格是1389元。一个月收入1万元的人,他的一小时价格是13元8角9分。一个月收入1000元的人,他的一小时价格是1元3角8分9厘。一个月收入300元的人,他的一小时价格是4角1分7厘。生命和时间都是有价格的。
养 料
有一家农场主,为了方便拴牛,在庄园一棵榆树的树干上箍了一个铁圈。随着榆树的长大,铁圈慢慢地长进了树身里,榆树的表皮留下一道深深的伤痕。一年后,当地发生了一种奇怪的榆树病,方圆几十里的榆树全部死亡,唯独那棵箍了铁圈、留下深深伤痕的榆树却存活下来。为什么这棵榆树能幸存下来呢?植物学家对它产生了兴趣,于是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正是给它带来伤害的铁圈救了它,是它从锈蚀的铁圈里吸收了大量的铁,才对真菌产生了免疫力。不仅是树,人也是如此,伤害有时会成为生命的一道养料,让生命在伤害中变得更刚毅,更坚强,更充满生机、活力和希望。
细节
1979年1月,56岁的香港商人霍英东向广东省政府提议,由他出资1350万美元,广东省提供3631万美元贷款,在广州建一家五星级宾馆--白天鹅宾馆。这是建国后第一家内地与香港合资的五星级酒店,当时政治气候尚不明朗,没有大的气魄与眼光,一般的商人是轻易不敢投资的。那么,霍英东为什么就有如此超前的眼光呢?据后来当上了全国政协副主席的霍英东回忆:“当时投资内地,就怕政策突变。那一年,首都机场出现了一幅体现少数民族节庆场面的壁画 《泼水节--生命赞歌》,其中一个少女是****的,这在内地引起了很大一场争论。我每次到北京都要先看看这幅画还在不在,如果在,我的心就比较踏实。”从一幅画便能判断出未来的政策发展方向,体现的是非凡的气魄和独到的眼光。
我们缺少敬畏
我们中国人现在缺乏敬畏。我妈妈是个佛教徒,小时候我很调皮,把猫用力抛到空中,我妈妈一把拉住我,说,你知道么,猫是由七个小姐变的,你千万不要害她。现在回忆起来我妈是个农村妇女,但是佛教还有一些善意的迷信对她很有约束力。我们有些人缺乏心灵约束力。前段时间我从日本回来,一个老和尚对着晚饭作揖,并且念叨:“佛啊,感谢你赐予我晚餐。”我在德国住了很久,我的朋友都是天主教徒,他们很有钱,他们吃饭前也要祈祷,念念有词“感谢主赐给我们这顿丰盛的晚餐”。当时给我巨大的震动,那是1993年。这就是敬畏和感恩,我们不是教徒,可以改一下,“天和地啊,大自然啊,感谢你风调雨顺,赐给我们丰盛的晚餐”。我是有这个心的,我经常有一个手势,双手交叉抵住下巴,就是表示敬畏。敬畏和恐惧不一样,敬畏是我渺小,它伟大,人对大自然要有敬畏是很重要的。我是在敬畏中不断走向成熟的。
尊严不避穷人
去年,我走访菲律宾吕宋岛中部的一个小村,到了村民克鲁兹家,那里可以用“家徒四壁”来形容,有的地方还漏风。克鲁兹一家的月用电量仅为3度。就是区区3度电,电费账单也印得漂亮、正规。电力公司的名称,地址、电话、增值税报税号码,还有克鲁兹家的用电账户号、电表型号、上月电表读数、当月电表读数等等,一应俱全。算下来,克鲁兹家这个月的电费,在二十比索左右,相当于三元多人民币。令我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账单上居然标明发电、输电、配电、系统损失等的费用,让你明明白白地交钱。菲律宾的穷人,的确很穷,但是,穷得有尊严。在国内江南水乡乌镇,我看到过这样的情形:老乡很富有,一个月的用电量在几百度,不过,电费“账单”就用粉笔稀里糊涂地写在大门上。
尊重选择权
一位美国官员在我国南方某城旅游。陪同人员说,今天我们去郊外看一个古庙。去时走一条路线,回来走另一条路线,因为两条路线风景不同。美国官员很高兴这样安排。到了那古庙玩了许久,回来时这位官员发现走的仍是去时的路线,很不高兴。陪同人员解释说:“你玩得太累了,另一条路线太绕,路程要多半个小时,所以还走来时这条路。”谁料这官员听了很恼火。陪同人员很气恼,认为这美国人不懂好意,弄得双方都不愉快。回来后,同去的一个外国人对陪同人员说:“你不知道美国人的习惯,事先定好的,他们不喜欢随便改动。如要改,应当与他商量。把两种办法都告诉他,由他自己选择。他们不愿意别人替他们选择。”选择是我的权利…——这一观念西方人从儿时起就深入心灵了。
守时
冯玉祥将军对不遵守时间的人深恶痛绝。1927年,冯玉祥北伐到达河南郑州。他对国民政府机关团体会风不正、疲沓散漫、不守时间的作风极为不满,就连国民政府要员汪精卫也不遵守会议时间,往往缺席或迟到。冯玉祥一气之下编了一副对联让人送给汪精卫。联文曰:“一桌子点心,半桌子水果,哪知民间疾苦;两点钟开会,四点钟到齐,岂是革命精神。”
难忘的考试
新学期开始后,我们教室黑板右上方一直挂着一幅人体图,上面标着人体主要骨骼和肌肉的名称和位置。但老师从来没有提到过它。期末考试时,我们发现那张图不见了,而试卷上只有一道考题:“请写下并标明人体的每一块主要骨骼和肌肉的名称和位置。”全班同学一致提出抗议,说我们从来没学过,但老师的一句话却让我们深深震撼了,老师说:“那不是理由,请同学们记住,学习永远不只是要学老师给你的东西。”它是我接受过的最有意义的一次教育,也是让我至今受用无穷的教育。
人生的满分
人生中有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呢?有人说是勤奋,有人说是知识,还有人说是爱或者运气。如果英文的26个字母依序分别代表1到26这26个数字,那么hardwork(勤奋)就是8+1+18+4+23+15+18+11=98分,knowledge(知识)就是11+14+15
+23+12+5+4+7+5=96分,love(爱)
就是12+15+22+5=54分,而luck(运气)只有12+21+3+11=47分。究竟什么才能让人生得到满分呢?是money(金钱)?也不是!莫慌,人生的每一个问题总能找到答案,只要是改变你的态度。对了,能让人生得到满分的是你对生活和工作的态度,也就是attitude,不信你瞧:1+20+20+9+20+21+4+5=100。
[##]
危险地带
狼发现前边有死的兔子,往往会忍着饥饿走开,因为狼知道这是猎人的圈套,如果去吃这只兔子,十有八九会中计。于是狼快步走出危险地带,朝着没有人的气味的方向走去,它万万没想到,在这看似安全的路段上,却掉入了猎人设置的另一个陷阱。人生亦是如此,失误与真正的危险地带毫无关系,我们往往是在意识薄弱、防患疏漏的时候在小河沟里翻船,在不经意间失误,在没有留意间只能被绊倒。
决斗
十九世纪著名铁血宰相俾斯麦是当时一名杰出的决斗家,他不仅决斗的经验丰富,也愿意为任何事情而决斗。一次,俾斯麦因科学家唯磋的言语侮辱而非常愤怒,提出要和唯磋决斗。唯磋听到俾斯麦提出决斗,感到十分为难,但囿于习俗,他又不得不接受。决斗当天,俾斯麦当着众人的面,轻慢地让唯磋选择决斗方式,众人都以为唯磋这下性命难保了,哪知唯磋从衣服里拿出两根香肠不紧不慢地对俾斯麦说:“我是个科学家,所以选择两根香肠作决斗武器,这两根香肠,一根十分可口,一根涂满了毒药,请你选择吧。”俾斯麦望着这两根香肠愕然半晌,然后生气地转过身去,有生以来第一次红着脸退出了决斗。一阵短暂的宁静后,大家都不禁为唯磋的机智叫好。
盐碱地里的羊
如果给你两块牧场放牧,一块是牧草稀少的盐碱地,一块是水草丰美的绿洲,你会选择哪一块?有经验的西北牧民的选择是:盐碱地。原来,盐碱地中几乎没多少植物,由于生存条件艰苦,这里的羊为了获得足够的食物,只能一天到晚不停走动去寻找青草和水源,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羊,由于得到了足够的运动是肉质特别细嫩,因此特别受人们的欢迎。这真是一个值得人深思的现象,生活中的事情往往就是这样,美好的东西常常是产生于极端恶劣的环境中,而舒适的环境,虽然有利于事物的成长,却未必有利于其品质的提升。
三个抄写员
黎锦熙(1890-1978)是我国著名的国学大师。民国头十年他在湖南办报,当时帮他誊写文稿的有三个人。第一个抄写员沉默寡言,只是老老实实地抄写文稿,错字、别字也照抄不误,后来这个人一直默默无闻。第二个抄写员则非常认真,对每份文稿都先进行认真仔细地检查然后才抄写。遇到错字、病句都要改正过来。后来,这个抄写员写了一首歌词,经聂耳谱曲后命名为《义勇军进行曲》,他就是田汉。第三个抄写员则与众不同,他也仔细看每份文稿,但他只抄与自己意见相符的文稿,对那些意见不同的文稿则随手扔掉,一句话也不抄。后来,这个人建立了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他就是毛泽东。
喝谷茶
前几天和朋友到知本玩,当我们游完森林游乐区,顺着山径往东走,经过一座凉亭时,我发觉这儿有个写着“奉茶”的茶桶。由于天气实在太热,我掀开盖子,想舀一杯水喝时,发现水面上浮着一些谷皮。原来奉茶的人为了怕赶路的人,看到了水就猛喝而呛到,于是在茶里,撒了一点点谷皮,这样要喝水的人,就必须把谷轻轻地吹开后再喝。也就是那吹谷皮的几秒钟,可让人静下心来,然后慢慢地喝,才能获得清凉的解渴的享受。
崇善与求真
一位声名显赫的医学教授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他回老家过春节,除夕之夜,家人按照风俗在堂屋搁了两盆预示来年红红火火的木炭火。火烧得很旺,一家人围着火说话看电视,其乐融融。这时,他妹妹感到头疼,身为医生,他马上反应过来,说:“是煤气中毒!”父亲说:“大家都没事,怎么可能是煤气中毒?”他一边开窗,一边强调:“肯定是煤气中毒!”父亲不高兴地说:“就你知道!你是医生!”除夕的氛围一下子就显得有些尴尬。他感到纳闷:父亲平时不是这样固执的人,今天怎么会不高兴呢?过了很多年,他才醒悟:当他发现妹妹中毒时,开窗或者将她扶到屋外透气,都是必需的,他是在履行一个医生的职责。但当父亲反驳他时,没必要再次强调“煤气中毒”的事实,在家里,他是在生活,不是在求证医学真理。我们享人间烟火,食五谷杂粮,需要的是宽容之心,友善之心,需要的是崇善不求真的这份睿智。
自卑
我有一同事,她一个小时候的朋友来这个城市打工时,在她那里住了一段。那段时间,她穿普通的衣衫,不化精致的妆,带朋友去批发城逛服装市场,买廉价的衣服,讨价还价,一起吃便宜的小吃……我觉得不解,竟对自己家乡来的朋友那么小气,她说要隐藏起自己优越的生活,不要让那种生活的光亮刺伤朋友平静知足的心灵。至少,她不要朋友在她这里,为彼此生活的巨大差距而自卑。
仁爱之道
问道的人进山去拜会一位老者,求问仁爱之道。老者说,善在人心,自生仁爱。然而仁爱显世,却薄厚有别。正说话间,有两只燕子斜穿朱户,在屋梁间呢喃嬉戏。老者用手一指,说,你看这燕子,一个人若知道这是燕子而不去害它,心底便存有了仁爱之意。如果这个人进而接纳了它们,准许它们在梁间衔泥筑巢,便是产生了仁爱之心。老者感叹道,这时候的仁爱之心像落地的种子,既可生根发芽,也可能落地无根。老者接着说,再进一步,如果午休的时候,这个人不把燕子的呢喃听成聒噪,就有了仁爱之志。老者继续说,重要的是,燕子有时要把屎拉在屋堂之内,这就很考验一个人的心性了。如果这个人总能平心静气,把地上的屎清除掉,心底里不生厌恶,就有了仁爱之爱。问道的人恍然大悟,以为得了仁爱之道,脱口道,我明白了,最大的仁爱其实就是在施爱时心底里的一种心平气和的态度。老者说道,其实,最大的仁爱,是在燕子飞走之后,你牵挂它的劳苦,挂念它的安危,你的心能够随它一起飞走……
苹果与思想
温家宝总理与英国首相布朗在一个记者会上谈中英合作时,用了一个非常漂亮的比喻,所有在场的人都为温总理的儒雅和睿智深深折服,连布朗首相也是连连点头。温总理这个比喻是这样的:“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之后,还是一人一个苹果;但是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交换之后,我们每个人就都有两个思想。”
谦虚镶边更灿烂
布思·塔金顿是美国著名小说家、剧作家,曾两度荣获普利策文学奖。一天,作为特邀嘉宾,他出席了美国红十字会举办的艺术品展览会。会上,两位豆蔻年华的少女好像认出了这位大名鼎鼎的作家,兴高采烈地跑过来,说道:“作家先生,您能为我们签个名吗?我们实在太崇拜您了。”塔金顿谦和地说:“我没带自来水笔,用铅笔好不好?”“太好了,非常感谢。”一个女孩掏出笔记本,双手递上去。塔金顿爽快地拿起铅笔,挥洒自如地写上祝福的话语,再郑重其事地签上名字。女孩接过笔记本,仔细看了一遍,忽然,脸上充满了失望。她抬起头,上下打量塔金顿,遗憾地问:“您不是罗伯特·查波斯吗?”“我是布思·塔金顿,《爱丽丝·亚当斯》的作者,你们没有看过吗?我还拿过两次普利策奖。”“对不起,我不认识你。”女孩把头转向同伴,“朋友,借你的橡皮用一下。”刹那间,塔金顿仿佛失去了所有意识。他的自负与骄傲全都消逝得无影无踪。从那以后,他常提醒自己:“无论成绩大小,千万别把自己看得太重要。”“智慧是宝石,如果用谦虚镶边,就会更加灿烂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