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寡人之于国也》(节选)一文,比较集中而鲜明地阐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比较关注孟子作为儒家代表人物所提出的仁政思想的具体内容和具体措施,而忽视了孟子所提出的生态学思想,即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追求人与自然、民与君协同进化、持续发展的理想和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说,孟子是我国伟大的传统生态学思想家。
文章的第三段,孟子提出了发展生产的三种措施。三组排比句,阐明了儒家对待环境管理和环境保护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证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并明确指出,人们之所以要采用生态学的措施(“不违农时”,“数罟不入?闯亍保?案?镆允比肷搅帧保├幢;ぷ匀蛔试矗ü取⒂惚睢⑸搅郑???灸康氖俏?吮Vぷ匀蛔试吹某中??眯裕ā肮扔胗惚畈豢墒び谩保?安哪静豢墒び谩保??庋??趴赡鼙Vと嗣袢褐谄鹇氲纳?钚枰?ā笆姑裱??ニ牢藓兑病保?恢挥新?懔巳嗣袢褐诘纳?钚枰??趴赡芪?持握叩耐持翁峁┱嬲?图崾档幕?。ā巴醯乐?家病保?T谡饫铮?献泳哂忻癖局饕宓那阆颍??癖局饕宕由缁崂?饭凵系囊恢盅?底???肪彻芾砦侍馍系囊幌罨?驹?颉
文章的第四段,孟子进一步提出教养百姓,使民心归顺的仁政主张,阐述王道之成的道理,也是“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连用四组排比句,把仁政的主张层层铺叙,为梁惠王展现出了美好、和谐、稳定、安康的社会前景,描绘出了“天人合一”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文化生态和谐统一的国家蓝图。
通过教学该文,可以发现,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意识就其完整性和内容性而言,形成了一个内容丰富的理论体系,既对中华文明的持续发展起了基础性的支撑作用,也对我们现代环境意识的形成与传播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学校:湖北汉川市综合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