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82936

  

破窗理论

◇ 左 奇/辑


  不一样的回答
  
  有天早上,一个外乡人来到某乡村加油站加油。他问加油站老板:“你们这里的老百姓怎么样,朴实好相处吗?”老板反问道:“那么,你住的那地方人怎么样?”那人使劲摇头说:“不行,我们那儿的人非常不友善。”加油站的老板就对他讲:“我们这里跟你说的情况一模一样。”下午,又有一个外乡人来加油,也问了同样的问题。老板又反问他:“请问,你住的那地方人怎么样?”这个人回答:“我们那边的人很友善,大家互帮互助。”于是老板笑着说:“我们这里的老百姓也很好,和你那里的人一模一样。”
  
  破窗理论
  
  美国的一位教授在讲课时,提出了“破窗理论”。他将一辆崭新的汽车放在学校门口,没有锁车窗和车门,然后在车上安装了摄像头,利用班里的闭路电视观察。结果车停在那里一上午,竟然没有被偷。这位教授走到车前,用捶子打碎了两扇车窗,过了五分钟,有两个人探头探脑地过来了,一看这车,窗户破了也没人管,就把车上的收音机卸下来拿走了。再过两分钟,又来了两个人,把轮胎卸走了。十分钟之后,这辆车已经面目全非了。这就是“破窗理论”,车窗破与不破出现两种不同的结果。这个理论告诉我们,如果你们家的窗户玻璃破了,赶紧买块新的安上;如果你家防盗门锁不好用了,赶紧换把新的。这是防患于未然。有数据表明,80%的盗窃案,不是贼想偷,而是他顺手牵羊。
  
  广告的信誉度
  
  我国建筑装饰行业“知名品牌”欧典地板连续多年使用有关权威部门授权的“3.15”标志的“德国百年品牌”,其“德国身份”却子虚乌有,“源自德国”纯属虚构。为多种牙膏、木糖醇口香糖品牌提供“权威认证”的全国牙防组,竟然没有认证资格。这些产品都是在“权威”的“掩护”下换来消费者的信任和青睐。因此,我们有理由追问:还有多少“权威”没有被揭穿?
  
  别亏了人生的本
  
  遇到一个在麻省理工学院刚拿到博士学位的年轻人。“真不简单,”我赞美他,“拿到MIT的博士,你可以好好施展抱负了。”“对,我是得赶快加油,要不然就亏大了。”“亏大了?”我不太懂他的话。“是啊,”他笑笑,“你算算,我今年28岁,前面从出生、学坐、学爬、学走路、学说话、小学、中学、大学,到今天拿到学位,我用了28年啊。我也消耗了我父母和社会的资源28年啊!可是,算算下面,还有多少年?像我们这种搞尖端科技的,如果不一直努力,只怕能工作的时间,还不到28年,等我56岁了,早落伍了。我要好好利用过去28年的积累,才能扯平,我的人生也才能不亏本啊。”
  
  萤之光
  
  一只萤火虫不能照亮整条道路,但很多萤火虫在一起,就能给黑暗带来光明。蟾蜍吞下萤火虫,但它还是不能发光。在傻瓜的肚子里,智者的思想会熄灭。如果所有夜游的动物都像萤火虫一样发光,黑夜就会消失。如果所有的人都奉献自己的一点光亮,就不会有黑暗。有的人像萤火虫,努力断断续续地发出自身微弱的光。有的人像月亮,光芒强大持久但很遥远。让我们都来做萤火虫吧,你的生命也有可以照亮别人的光!
  
  笑,不需要理由
  
  一日清晨,我在新德里一个公园散步时,忽然听见一阵朗朗笑声在空中回荡。只见几十个中年男子在草坪上围坐一圈,仰天大笑。他们是新德里“笑一笑俱乐部”的成员,每天清晨5时聚会,在老师的带领下,训练用笑声开始新的一天。一名成员告诉我,印度有一句谚语:你对生活笑,生活也对你笑。你整天哭丧着脸,生活也就对你哭丧着脸。自己以前是一个十分消极的人,只是机械地混日子,现在发现每一天都非常美好。笑一笑俱乐部的创始人、印度医生卡特利亚经过研究发现:只要是笑,大脑就会发出指令,让身体分泌“快乐”的化学元素。笑,不需要理由。
  
  奖励
  
  读小学时,我经常扫地、擦黑板、做好事,可老师好像没有看见似的。我有点泄气,对父亲说:“我做了那么多好事,可老师一句表扬的话也没有。”父亲听了后,鼓励我说:“你只要坚持做下去,就一定能得到奖励。”果然,在学期末,老师在全班点名表扬了我。任何好事只要坚持做下去,就能得到人们的肯定,这就是奖励。读中学时,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勤奋,考试成绩终于拿到了全班第一。那天,我高兴地对父亲说:“爸爸,我考了全班第一,你拿什么奖我?”父亲笑了笑,说:“你已经得到了奖励,考第一就是对你的奖励。”任何勤奋都能得到它应有的回报,这就是奖励。读大学时,我拿到了奖学金,便拿出奖学金的一部分接济一位贫困的同学。我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父亲听后,直夸我说:“把自己的奖励拿出来给别人分享,你就得到了双份的奖励。”在帮助别人中分享快乐,这就是奖励。父亲关于奖励的话,让我终身受益。
  
  养鸡场
  
   每一只鸡只占一小格空间,仅能容身,仅能进食和消化。没有追逐、嬉戏、觅食的快乐。没有隐私。没有私生活。没有偶然的死亡和意外的诞生。电孵化了它们,电控制着它们。造物主赋予它们的本能和情趣都被剥夺了。它们是下蛋的工具,是生产有脂肪的脂肪。精心配制的饲料催化着它们。它们快速生长着自己的死亡。不能有情欲和母爱,这都是多余的东西,会妨碍人类的幸福。人就这样篡改了造物主的意图,让万物服务于自己享乐的意图。养鸡场,一个监狱,囚禁着成千上万无辜的囚徒,关押着一批又一批纯真无辜的死刑犯。养鸡场,不是养育生灵的地方,它养育的是死亡,养鸡场,一个生产脂肪的工厂。在农业的大地上,鸡,曾有过漫长的伊甸园般的幸福时光。然而,现在,只有鸡养场。
  
  系统思考与长远利益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战胜国决定成立一个处理世界事务的机构即联合国。当时要在纽约这座繁华城市购买可以建立联合国总部庞大楼宇的土地需要很大一笔资金,而刚刚起步的联合国总部每花一分钱都要掂量掂量。正当各国首脑为这件事商量来商量去的时候,洛克菲勒家族立即出资870万美元在纽约买下一块地皮并无条件地捐赠给联合国,当时许多人对此事感到不可思议。其实,洛克菲勒家族在买下捐赠给联合国这块地皮时,已把与之毗连的周围所有地皮全部买下,他们能作出这么大胆的决策,完全是基于系统思考。他们看到的是联合国大楼建起后的长远利益,而不是计较眼前的得失,后来不知道他们一共赚回了多少个870万美元。他们能够全面地看问题,看到联合国大楼与周围土地是有关联的,联合国大楼建立起来后必定会带动周围地价的快速上涨。他们不是静止地看问题,而是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看到事物的发展过程。
  
  灵魂的奔跑者
  
  我曾经在报纸上看到一张史铁生与世界短跑冠军刘易斯合影的照片。史铁生安静地坐在轮椅上,刘易斯潇洒地站在他的身边,两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他们两人是真正的知己。身体衰弱的史铁生,虽然连站也站不起来,但他的灵魂却在无羁地奔跑着,跑得跟刘易斯一样快、甚至比刘易斯还要快。刘易斯读过史铁生写的书,他尊重这个坐在轮椅上的中国作家。刘易斯的眼睛凝视着史铁生,他的眼光里不是怜悯而是尊敬。他们的灵魂是相通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都是奔跑者,他们在与命运赛跑、与人类那与生俱来的悲剧性赛跑。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自始至终都不认输。
  
  狄更斯的机智
  
  狄更斯是英国著名小说家,休闲时经常去一泓清的湖畔钓鱼,以此缓解身体疲惫。一天,狄更斯正在一处山青水秀的水库钓鱼,忽然一位陌生人走到他的身边问道:“怎么,你在这钓鱼呀!”狄更斯直了直腰点头回答:“是的,今天很不走运,钓了半天没钓到一条鱼,可昨天也是在这个地方,却钓上了15条大鱼。”“真的?”陌生人说,“你可知道我是谁吗?我是这里管鱼的,此处禁止钓鱼!”说完,陌生人掏出笔写了一张罚单。狄更斯见状不慌不忙地反问:“先生,那么你知道我是谁吗?我是作家狄更斯,我说钓了15条鱼你不能罚我的款,因为虚构是我的职业。”陌生人听后耸了耸肩,很快离去。
   [##]
  
  鸡尾酒的面世
  
  有一个酒吧,乔治是酒吧里的小伙计,他主要负责把供酒商送来的酒依次分类倒入大缸里,再卖给客人。乔治做事一向很认真很小心,因为这个工作是他和卧病在床的母亲惟一的经济来源。但是不幸还是发生了。有一次,他工作得实在太疲惫了,迷迷糊糊中竟把酒倒错了缸子,把两种酒混在了一起。等他醒悟过来,感到大事不妙,脸色一片煞白,因为他非常清楚这种名酒的价值,他也清楚现在等待他的只有被炒和罚款。正好此时,接班的人来了,而且更巧的是正好有一个顾客来买酒。因此,那位不知情的伙计就把乔治弄混了的酒舀了一杯给顾客。奇迹就这样出现了,顾客喝了这种弄混了的酒后竟然赞不绝口。“为什么不能把不同的酒混在一起,调成另一种别种风味的酒呢?”乔治突然灵光一闪。然后他通过不断地试验和调制,一种口感独特颜色瑰丽的酒——鸡尾酒终于面世了。鸡尾酒一出现,就成为顾客们的新宠,乔治也因此成为让人羡慕的成功者。
  
  正确的失误
  
  在古埃及,有一天,一位法老盛宴宾客,这当然是厨师们大显身手的好机会,所以每个厨师都在想点子做拿手好菜,同时又格外小心怕出错被法老责罚。然而就是这样异常重要的场合,一位厨师竟然不慎将一盆油撒在炭灰里。他一边深深自责怪自己的粗心,一边用双手将沾油脂的炭灰捧出去。处理好炭灰后,他开始洗手,但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平时最令他头疼的油污,这一次竟然清洗得又快又干净,简直不可思议。聪明的厨师并没的把这件事情看成是意外,他觉得事情有蹊跷,所以他马上喊来其它厨师也用这种炭灰洗手,结果大家都洗得又快又干净。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肥皂竟在“失误”中出现了。
  
  鱼杆和鱼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鱼竿,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得到鱼的人原地就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还没有品出鲜鱼的肉香,转瞬间,连鱼带汤就被他吃了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另一个人则提着鱼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可当他已经看到不远处那片蔚蓝色的海洋时,他浑身的最后一点力气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地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人间。又有两个饥饿的人,他们同样得到了长者恩赐的一根鱼竿和一篓鱼。只是他们并没有各奔东西,而是商定共同去找寻大海,他俩每次只煮一条鱼,他们经过遥远的跋涉,来到了海边,从此,两人开始了捕鱼为生的日子,几年后,他们盖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渔船,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富翁和狼
  
  一位富翁在非洲狩猎,经过三个昼夜的周旋,一匹狼成了他的猎物。在向导准备剥下狼皮时,富翁制止了他,问:“你认为这匹狼还能活吗?”向导点点头。富翁打开随身携带的通讯设备,让停在营地的直升机立即起飞,他想救活这匹狼。直升机载着受了重伤的狼飞走了,飞向500公里外的一家医院。原来在狩猎时,这匹狼被他追到一个近似于“丁”字的岔道上,正前方是迎面包抄过来的向导,他也端着一把枪,狼夹在中间。在这种情况下,狼本来可以选择岔道逃掉,可是它没有那么做。当时富翁很不明白,狼为什么不选择岔道,而是迎着向导的枪口扑过去。面对富翁的迷惑,向导说:“埃托沙的狼是一种很聪明的动物,它们知道只要夺路成功,就有生的希望,而选择没有猎枪的岔道,必定死路一条,因为那条看似安全的路上必有陷阱,这是它们在长期与猎人周旋中悟出的道理。”富翁听了向导的话,非常震惊。据说,那匹狼最后救治成功,在纳米比亚埃托禁猎公园里生活,所有的生活费用由那位富翁提供,因为富翁感激它告诉他这么一个道理:在这个互相竞争的社会里,真正的陷阱会伪装成机会,真正的机会也会伪装成陷阱。
  

破窗理论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