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中学语文教学 2008年第10期 ID: 79689

[ 戴建华 文选 ]   

“蹈其背”怎么理解

◇ 戴建华


  班固文笔古奥,《汉书》向称难读。《苏武传》(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四册)若干注释有待推敲,爰作小札,以飨读者。
  “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被穑?参淦渖希?钙浔骋猿鲅?N淦???肴崭聪ⅰ!苯滩淖ⅲ骸暗福翰取!
  杨树达先生《汉书窥管》云:
  背不可蹈,况在刺伤时耶?蹈当读为??。《国语·鲁语》云:“无??膺。”韦注:“??,叩也。”马融《长笛赋》云:“??膺擗?俊保??膺即叩胸也。??背者,轻叩其背以出血,不令血淤滞于体中为害也。
  朱东润先生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据此注为:“蹈:通??。”人民教育出版社《古代散文选》亦据此注为:“蹈:同‘??’,扣击,轻敲。”但郭在贻先生《汉书札记》则不同意杨先生的意见。他认为:
  杨说实有可商榷之余地。《国语》及《长笛赋》之“??膺”,即俗所谓椎心,两《汉书》及《论衡》诸书中又谓之叩心,乃极度形容哀痛之状,以之施于《苏武传》之文,毋乃乖剌已甚!依鄙见,蹈似当为掐(掐讹为??,再借作蹈)。《大庄严经论》卷三音义引服虔《通俗文》“爪案曰掐”,又《汉学堂丛书·佚书考·张辑蓓埤苍补遗》:“掐,抓也,谓爪伤也。”“掐其背以出血”,意为用手指掐捏其背使淤血畅通,殆即俗所谓刮痧也。
  袁行霈先生主编《中国文学作品选》既注:“蹈:通‘??’,用手轻轻挤压。”又引用郭札为证,依违两说,殊不可取。
  今按以“蹈”之本义径释“蹈其背以出血”之“蹈”为踩,于上下文义实不相准,而云“蹈”通(或同)“??”,是轻叩、敲击之义,或云“蹈”为“掐”义,似较胜出,但如此为释,“蹈其背以出血”与上文“凿地为坎,置?被穑?参淦渖稀庇智嘉尴凳簦?疵夥呀狻9?等绲贸闪ⅲ?胫て?镂??,再借作蹈,难免迂曲,而云“殆即俗所谓刮痧也”,则属悬揣。
  徐复先生《读汉书札记》也“认为杨(树达)先生纯从推理出发,没有了解边地民族的风俗习尚,也就是说没有这方面的实践,所以他的‘轻叩其背’的说法也是不妥当的”。徐先生指出:
  冯承钧译的《多桑蒙古史》第一卷第二章有这样一段记载:“铁木真遇泰亦赤兀十二骑,铁木真独与战,敌骑十二矢并发,伤其口喉,痛甚,昏坠马。不儿古勒(人名)燃火热石,投雪于石上,引铁木真口,以蒸气熏之,及凝血出,呼吸遂通。”这就很好的说明蒙古族也有同样的急救法,事情也正好类似。我因此比照两处文字,根据其风俗习尚,考知《汉书》的“蹈背”,决不如杨先生“蹈当读为??”,而应当是“焰背”形近的误文。据《说文·炎部》:?穑?盎鹦形??鹨病保?钟搿把妗蓖ㄓ茫??甑囊馑季褪茄?恕4宋恼?檬恰耙曰鹞⒀?浔骋猿瞿??钡囊馑肌!把妗弊衷诖耸嵌?剩?薮巧鲜亲?杂梅ǎ?钟肷衔摹爸?被稹钡囊庖逭?孟喑校??跃渥犹乇鹕??辛Α
  徐先生此说既用训诂,又与异民族风俗习尚相映证,独辟蹊径,别开生面。无怪乎郭在贻先生“读后颇有冰释理顺之感”(《汉书札记》“附记”)。
  (北京市第十二中学高中部 100071)
  

“蹈其背”怎么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