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材 J ID: 69208


寄语十五岁

◇ 崔卫平

(2000年3月3日,我女儿所在的北京101中学初三<4>班举行“你是你的船长”主题班会。这是全班孩子集体过他们的15岁生日。家长也同时参加。会上,家长向孩子们赠送了由班里的家长委员会创意,并自费结集成册的《寄语15岁——给自己孩子的一封信》一书。我作为家长代表应邀发言。

亲爱的孩子们:

十五年前,当你们呱呱坠地的时候,作为家长的我们难以想象今天的情景。今天,你们15岁了,你们健康而有为。此刻,我想讲些什么呢?你们整整齐齐地、肩并肩地坐在这儿,我能感到你们的热切的视线交织在一起,你们年轻的生命在互相交换着能量。

现在请同学们伸出手来,掐一掐你们的胳膊或自己的脸,看疼不疼?

(坐位上开始活跃,孩子们此起彼伏地喊道:“疼!”)

好极了!知道自己的疼痛,证明你们有着正常人的感觉和感受。

下面我提一个问题:我们当然知道自己的疼痛,但别人是不是也知道我们的疼痛呢?现在我来问一位家长。

刘然,刘然的家长来了没有?(刘然是一个长得小巧而可爱的小姑娘。她的母亲从坐位上站了起来,是一位军人。)您好!请问,如果现在刘然从外面进来,手上扎了一根刺,您感觉怎么样?

(“我能感到她的疼痛,我自己也心疼”。这位军人答道。)

谢谢。

听见了没有,孩子们?不仅刘然感到自己的疼痛,刘然的妈妈也同样感到了。那么也就是说,除了我们自己,别人也能感受到我们的疼痛。不只是我们自己才能了解我们所遭受的痛苦和悲哀。

接下来的一个问题是:别人能够感到我们的疼痛,而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感到别人的疼痛?现在我问刘然:如果妈妈在厨房切菜不小心把手切破了,你感觉如何?

(“我也感到心疼。”小姑娘用细细的声音但十分明确地说道。)

是的,并且还会立刻到抽屉里寻找创可贴,像唐磬(我的女儿)每次做的那样。

(小姑娘点点头。)

肯定是这样。在座的每个孩子都会这么做的。不仅妈妈能感到我们的疼痛,我们也能感到妈妈的疼痛,并试图去分担或减轻它。

再推下去,除了在亲人之间有这种互相感受、互相沟通、互相分担的能力之外,我们与他人,甚至不认识的人,是否也有这种能感受对方感受的能力?答案也是肯定的。在座的任何一个孩子手上扎了刺从门外进来,在座的每一位家长和同学都不会无动于衷。

既然我们有这样的能力,我们就可以敞开自己的心胸,没有障碍地感受这个世界和世界中的人们,因此,我们的生命便由此扩大一倍,甚至不止一倍。许许多多人的快乐和幸福都印在我们心中,许许多多人的不幸和痛苦都看在我们的眼里。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我们人类成员原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我们不是孤独的、孤立的,作为人类成员,我们在生命的根部都是联系在一起的。从这个角度看过去,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就不应该对别人的弱点和不幸抱一种嘲笑的态度,不应该对别人暂的失败、某些缺陷采取幸灾乐祸的态度,因为你自己也有着同样的弱点、不幸、失败或缺陷。你没有任何理由对别人居高临下、歧视或鄙视别人,没有任何理由伤害另一个人。

同学们,让我们逐渐养成公平、公正的习惯,等你们长大了,从中还要发展出更重要的概念——正义的概念。一个人要有正义感,一个社会要有社会公正。希望你们将来首先成为一个公正、正义的人,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你们自己、你们这一代人才有希望!

(这时我无意中瞥见了我女儿伸出她左手的大拇指,用劲点了一下,她是在对妈妈的讲话表示嘉许。

等到孩子们跳完舞疯完了之后,我接女儿回家。她痛痛快快地对我说:“今天你没有出洋相。”——她经常把我在她学校的表现称之为“出洋相”。又说:“我们班许多同学要认你做干妈。”“可以。”我也痛痛快快地回答。“大半个班呢。”她说。“有多少我都认。”我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