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4年第5期 ID: 406414

[ 郑刚 文选 ]   

语文课堂上如何高效利用影视资源

◇ 郑刚

  影视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影视明星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情节成为我们茶余饭后谈资,影视伴随着人的成长,影视已经成了比书法、绘画、摄影、歌唱、文学等更为大众所喜爱的文化娱乐活动,影视已经成为文化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为青少年所喜爱。
  那么如何在语文课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影视资源的教育作用呢?笔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对语文课堂上如何有效利用影视资源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用影视资源激趣导入。
  影视熔诗情画意于一炉,集时间空间于一身。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利用影视资源激情导入,抓住动情点,渲染情绪,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进入新知识的学习状态。教师可以抓住并运用那些最煽情的情节和镜头,渲染教学氛围,去打动学生心灵,也可以找与其课文内容相关的影视资源来创景激趣导入,通过可视的电影画面与语文课文内容的结合来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如在学习《父母与孩子的爱》之前,可以让学生观看有关父爱母爱的影视,如歌曲《父亲》和《母亲》的MV、《关爱父母》和《爱的表达方式》公益片等,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唤起学生对文本的兴趣,加深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又如在学习高中语文课文《中国建筑的特征》时,我们可以剪切《中国古建筑》《中国建筑哲学》《美丽的中国》等影视资源中有中国古建筑的镜头,经过整合做成多媒体CAI课件《中国古代建筑》,然后组织学生观看《中国古代建筑》,从而引导学生形象感知深入理解课文《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其次,用影视资源深入解读文本。
  电影是对文学作品的再加工,是与文学作品不同的艺术形式,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的特点,比起文学作品,更易于让学生理解、接受和喜欢,能拉近学生与文学作品的距离,让学生产生阅读文学文本的兴趣,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将影视资源引入课堂教学,让学生对名著有整体上认识和理解,准确把握课文节选和整个故事的联系,使学生真正思考剧本中故事的情节发展和人物的矛盾冲突,进而产生深入的理性的认知,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对文本有所把握,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转变了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比如在人教版必修4中的《雷雨》只节选了周朴园在周府与鲁侍萍、鲁大海相见这一幕,学生虽然了解了一些戏剧的知识,但学生如果不看原著,就很难对《雷雨》有整体的理解。在教实践中,可以在课前组织学生观看根据《雷雨》改编的电影或话剧;然后在课上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角色和语气,先自读、后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三步则由学生分剧组表演课本剧并交流体会,最后讨论和探究阅读和表演中产生的各种问题(如周朴园的感情是否真诚,侍萍对周朴园是否还有幻想,悲剧是谁造成的等)。
  影视资源还有助于学生了解文本的背景,加深对文本的认识,如在学习《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时,可以先观看电影《辛德勒的名单》,让学生对这历史有一个直观的感性的认识。也可以将《辛德勒的名单》《美丽人生》《钢琴师》等电影中有关集中营和大屠杀的镜头裁剪下来,形成CAI课件,能够让学生对人类历史的上这一惨绝人寰的事件有直观深入地认识,渲染教学情境,强化学生对文本的认识,更有利于唤起学生对文本中流露出的对法西斯暴行的深恶痛疾,对自由、解放、和平的无比珍惜之情。
  此外,还可以将影视与文学原著进行比较分析,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如让学生比较分析《祥林嫂》中“祥林嫂改嫁”、“祥林嫂怒砍门槛”这些情节电影与原著的不同,比较分析、深入探究,加深对鲁迅批判思想的理解。
  第三,利用电影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传统教学模式上“一言堂”“满堂灌”没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而现在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如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的自主学习程度肯定不高,合作也只能徒有形式,探究只能浮在表面,不能深入。因而好的语文课的关键在于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在课后进行阅读探究。
  人类的情绪记忆远比机械记忆容易而且持久,影视资源丰富而具有多样性,对人脑全方位的感官刺激,能有效攫取学生长效注意力声、光、图的结合让学生再轻松愉悦的心情之下,不知不觉地完成了语文学习,达到了学习目的,增长了见识,同时开拓了视野,多样性的影视资源能够通过多样性的传递手段让学生引起情感的起伏和共鸣,这种多样性的教学方式显然比教师个人单一的讲述或灌输更具实际效果。如在学习《边城》时,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要学生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而这篇课文很长,学生很难对人物有整体上的认识,可以在学生分析人物形象之前给学生播放改编的电影,这样学生就会对故事的情节脉络有整体上的把握,对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有深入的了解,再布置给学生阅读文本,自主探究分析人物形象的任务,学生的探究热情就会增强,探究效果也会很好。这要比老师干巴巴地讲授人物形象特点,效果要好得多。
  第四,利用影视资源指导学生写作。
  看电影,写影评。现在的学生阅历浅,见识少,写作时往往无话可说,写不出深度,往往无病呻吟。而通过看电影,可以增加学生阅历,可以让学生思考,再进行写作,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有感而发,写出深刻的影评。比如让学生观看看《暖春》、《海洋天堂》、《十二怒汉》《童梦奇缘》等弘扬真善美的电影,让学生写观后感,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还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影视中的很多技巧也值得学生在作文中借鉴。如拟题。题目如同人的眼睛,好的题目能迅速吸引住读者的目光。但相当多的学生并不注重作文题目的锤炼,枯燥乏味、千篇一律的题目数见不鲜,如《难忘的一天》《我的妈妈》等。如果学生写作时能借用一些影视片名,巧加改变,拟出新题,则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像《当幸福来敲门》《转角遇见爱》《我的青春谁做主》等片名文学性很强,都是不错的作文题目。

语文课堂上如何高效利用影视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