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阅读名著,如同与大师们携手共游,可以增长见识,启迪智慧,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关于阅读名著》如是说。
名著是全国各地中考必考的一项内容,其考查的形式也日趋丰富多彩,由单一的填空、选择逐渐向综合性试题过度,如:
(2011年山东枣庄卷)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4题。
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抓在地上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①,从半空撺( )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了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②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了霹雳,振得那山岗也动,把这铁棒也似的虎尾,倒竖起来,只一③。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抡起哨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 )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一半在手里。那大虫páo xiào着,性发起来,翻身只一扑,扑将来。
1.给材料中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2.选文中,一些动词用得特别好,从下面括号(劈、剪、软、扑、搭、狠)中所给的词语中选择合适的填入①—③空缺处。
3.给这段材料加一个合适的小标题:
。
4.上面材料出自我国四大古典名着之一的《 》,小说中塑造了108个英雄好汉形象,其中武松这个人物的形象特是,他的绰号是。请再举出一个英雄人物的姓名和绰号:。)
就将“积累与运用”模块中的汉字注音、书写以及选词填空、概括标题等与名著阅读关联在一起,并且配以形象逼真的插图,图文并茂,赏心悦目,充分体现出“大语文”的现代教育理念。
名著之所以能够熏陶学生情操与趣味,其根本在于弘扬真善美,鞭鞑假恶丑,对学生人格的完善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如何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潜能,让学生对中外名著“乐此不疲”呢?笔者在25年的语文教学生涯中,颇有几点收益:
一、趣——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热爱是求知的向导。其实名著里蕴藏着无穷的趣味,那奥妙无比的表意文字,生动形象的经典插图,跃然纸上的人物形象,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无不引起学生拜读名著的浓厚兴趣。只要在课余的时间用心阅读,善于观察,学生定会在大师情感的熏染之下逐渐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如八年级上册“名族导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理想主义的旗帜与理想主义的教科书”中就有如下表述:“我们阅读这部作品,不仅可以感受到保尔巨大的人格魅力,从中汲取精神养料,而且可以借鉴写作技巧,提高自己的文学欣赏水平。”九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水浒》——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中同时列举出鲁智深和李逵两个人物的共性,同是嫉恶如仇、侠肝义胆;也明确二人的个性,鲁智深粗中有细、豁达明理,李逵头脑简单、直爽率真。“导读”后的“精彩片段”《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描写的就是鲁智深路见不平、见义勇为的故事,有力地表现出鲁智深侠肝义胆、嫉恶如仇而又粗中有细的性格,多次走进中考试卷。如:
(2011年四川广安卷)名著阅读:
【材料1】A假意道:“你这厮诈死,洒家再打!”只见面皮渐渐的变了。A寻思道:“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
【材料2】他的手在口袋里摸着勃朗宁手枪扁平的枪身,手指习惯地握住了枪柄。他慢慢地掏出了手枪。“谁能想到,你会有这么一天?”枪口轻蔑地望着他的眼睛。B把手枪放在膝上,狠狠地骂了起来:“老弟,这是冒牌的英雄主义!干掉自己,任何一个笨蛋,任何时候都可以做到……”
①材料一中A处人物是 ,他的性格特征主要是: ;材料二中B处人物是,文段以内心独白的方式,生动地刻画了他在 的严峻时刻,内心的绝望、动摇以及最终战胜软弱战胜自我的全过程。
②请从材料一、材料二所对应的名著中任选一部写一则推荐语(可选择内容、人物、语言等方面来写,不少于50字)。我推荐的名著是《》,我的推荐语:。
二、积——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荀子曰:“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溪,无以至江海。”中外名著浩如烟海,阅读名著决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更不能一劳永逸。阅读名著的关键在于平日里一点一滴的去积累,日积十,月积百,年积千千万。“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只要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阅读习惯,学会日积月累,学生的文学素养定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如:
(2011年山东青岛卷)“在‘全民读书月’中,光明中学举行了‘名著书评’活动,同学们写出了许多高度概括、语言精炼的书评,读罢令人回味无穷,拍案叫绝。例如:《伊索寓言》:简洁的故事蕴含着深刻的道理,给人以思想的启迪。《格列佛游记》:清新的文字,奇异的想像,辛辣的讽刺,将读者带人一个奇异的幻境。请仿照以上书评的形式,为下列名著写上精彩的评。(可以从作品的主题思想、主要内容、艺术特色以及自己的阅读感受等方面来写)
①《水浒》:
②《骆驼祥子》:
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
无不是阅读积累的收获。
三、记——掌握适用的识记方法。俗话说:“要想出口成章,须得成章入心。”这话不无道理。识记也是名著阅读的重要方法,只有记忆,方能积淀;只有积淀,方能丰富。名著中鞭策上进的名言佳句、启迪智慧的哲理故事,甚至大师自己的成长阅历无不“放之四海而皆准”,这些都需要学生熟记在心。如此,才可以在生活或者考场上得心应手,挥洒自如。如七年级上“名著导读——《繁星》《春水》:母爱?童真?自然”中的“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这首哲理小诗,把人生事业的成功比喻为“花”,把成就事业的起步阶段比喻为花的“芽儿”,把奋斗的辛劳比喻为培养花的“泪泉”,把自我牺牲比喻为滋润花的“血雨”,生动贴切,发人深省。如:
(2011年浙江舟山卷)名著阅读:
①甲、乙两图是教材“名著导读”中的封面与插图,请你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写出它们的书名。
②“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是插图乙作品中的女主人公对(人名)说的话)。
再如:(2011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卷)走近名著:
我们阅读的名著中,有众我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或侠肝义胆,或聪明过人,或才华横溢……他们让你敬佩,让你感动。请你为最喜爱的一位人物设计一段颁奖词,并写出书名和作者。(颁奖词可结合作品的内容来写)
示例:书名,《鲁滨逊漂流记》;作者,笛福;颁奖词:鲁滨逊流落荒岛28年,与孤独为伴,但他挑战自然,艰苦创业,诠释了智慧的真谛;他积极进取,意志坚强,唱响了勇者之歌。
答:。
四、练——提高能力的基本途径。郑燮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你东西南北风。”听、说、读、写是学习语文的四项基本功,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如此四项基本能力依然也成了中考名著中的一个亮点,因此日常的名著阅读要坚持不懈,一副夸张写意的名著插图解读,一段精妙恰切的故事短评,一个中肯准确人物性格概括,甚至是考场上的满分佳作……无不是学生四种能力的综合训练的具体体现。考场一点通,场外十年功。只要学生平日里勤学苦练,听、说、读、写,定会融会贯通。如:
2010年江西九江作文题目“我读 ”,其满分作文就是以罗曼·罗兰的《名人传》为素材的优秀佳作:
我读《名人传》
贝多芬的琴声还在莱茵河畔徜徉,米开朗其罗的希斯汀教堂还在梦中盘旋,列夫托尔斯泰的金色花还在空中飘荡。是谁把美妙的景色连在一起?是那伟大的罗曼·罗兰。是谁让感人的故事连袂上演?是那无与伦比的罗曼·罗兰。
一阵风儿把我吹回到中古世纪的欧洲。那莱茵河畔的月光比我想像的更加迷人。在一个破烂的小屋中,是谁在弹琴?顺着微弱的灯光看去。那不是我心中敬佩无比的贝多芬吗?长长的鬈发飘荡在胸前,破旧却整洁的衣服把他包裹,两只精灵般的手儿在琴键上跳上华尔兹,配合的多么天衣无缝啊!他的眼睛始终朝着那洒满月光的莱茵河。神情变化无常,时而忧伤,时而激昂。站在门外的我被眼前的景象牵绊着。多么感人啊!那伟大的灵魂正在自己心中的舞台演奏着生命的力量。
我要赞美。赞美那无比坚强的贝多芬。赞美他那“即使为了帝王的宝座也绝不出卖真理”。我要赞美。赞美那文笔不凡的罗曼·罗兰,赞美他那呕心沥血只为成就一本《名人传》的决心。
乘着船儿来到当时欧洲繁荣的佛罗伦萨。前面那运石料的船队,你们是米开朗其罗的工友吗?啊!请让我和你们一起去参观伟大的人儿吧!在潮湿简陋的工作室,我看见了他,他是那么的瘦弱,小小的工作室里被各种雕像摆满了。他不时地对着下手说两句话,但眼睛从没有离开过手中的活儿。认真永远是他吸人眼球的优点。多么感人呀!那小小的人儿在自己的天地敲响着石头的交响乐。
我要歌颂。歌颂那逆来顺受的米开朗其罗,歌颂他那坚强的灵魂。我要歌颂。歌颂那体察入微的罗曼?罗兰,歌颂他用心体会构成的人物技术。
抓住金色花,我来到托尔斯泰离家出走时病死的椅子旁。我用手抚摸着伟大文豪的温度,那枯叶已撒满长椅。我独自在上面品味,品味那文豪的无奈与矛盾的思绪。难道天才的命运注定悲惨吗?不,那一系列的传世佳作可证明。那一部部用心撰写的书籍啊!续写着那个伟大的传奇。
我要歌唱。歌唱那无比倔强的托尔斯泰,歌唱那一封家乡了却痛苦深渊的毅力。我要歌唱。歌唱那不可替代的罗曼·罗兰,用真诚的笔勾勒出一代文豪内心世界的孤独。
我读《名人传》,我品名人事,我知名人心。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名著人类文化的精华。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趣”“积”“记”“练”相辅相成,中考定能够“花开蒂落瓜自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