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44535

[ 李厚祥 文选 ]   

三点导读

◇ 李厚祥

  美点赏析
  
   苏轼是著名的古文学家,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风格与一般古文学家不同:流利自然,简洁而蕴藉。
   《方山子传》,简洁流利,寥寥数语,就把豪侠、清高的方山子刻画得活灵活现;短短篇幅,又把方山子两次人格转变描述得清清楚楚。他的文笔清高流畅,正如他自己所说“意之所到,则笔力曲折,无不尽意”。苏轼散文用语平易,不求工丽,不作艰涩之语,这些同他的性格旷达有关,也同他学力雄厚有关,读苏轼的其他散文也有类似感受。
   苏轼散文蕴藉有意味,常常使用暗示手法,往往只写出一点点,其中含意由读者去想。当作者他乡(黄州)遇故知(陈),“余告之故,(陈)俯而不答,仰而笑”,写的是陈有无限感慨,可是没有明说,却留待读者去体会。文章结尾又写道:“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与?”作者由叙光黄间多异人,暗示方山子确是异人。
   本文写法与一般人物传记不同,不是以陈慥的经历为线索,而是以作者自己的观感为线索。这样写,内容更显得真实,更富于情趣。
  
  难点指津
  
   苏轼散文用语平易,不求工丽,语言简洁流利,但蕴藉有意味,有些地方理解还是存在字词疏通问题,如①宗:推崇,归附;②折节:改变平日的志节,行为;③驰骋:纵马奔跑,这里的意思是放开手脚干一番事业;④庵(ān):小草屋;⑤方耸:方形突起;⑥方山冠:汉代祭宗庙时乐师所戴的帽子。唐、宋时为隐士所戴的帽子;⑦矍(jué)然:惊视的样子;⑧傥(tǎng):倘或。
   此外,文中部分句子理解难度较大,需直译、意译结合,如第二段中“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可译为:“室内空无所有,可是妻子儿女奴婢都表现出自得其乐的样子。我感到震惊以为奇怪。”
  
  考点训练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然终不遇 遇,遇合,如意
   B.世有勋阀 阀,军阀
   C.适见焉 适,恰巧
   D.晚乃遁于光、黄间 遁,隐避
   2.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使骑逐而射之
   使从事于其间
   B.不与世相闻
   方山子倘见之与
   C.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
   使从事于其间
   D.见方山子从两骑
   吾从而师之
   3.下面关于方山子的传述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方山子在苏轼的眼中,是一个“异人”,因为他自小就清高,不追求利禄。
   B.方山子出身在军阀家庭,家在洛阳,园宅壮丽,衣食无忧。
   C.苏轼与方山子年轻时就是好朋友,苏轼贬到黄州,在岐下巧遇方山子,真是患难之中遇到知己。
   D.方山子,本名陈季常,因“所著帽方耸而高”,故有方山子之名。
  
   附:参考答案
   1.B 2.C 3.D

三点导读
目录

  •  / 西川
  •  / 辛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