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伏尔加纤夫》·
教学目标:
1.学习从材料中引出论点、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2.学习语言表达的严密性。
3.领会本课作者论述的“劳动人民的悲怆命运”的道理。
教学中重难点:
1.画面共有11个人,怎样介绍既具体清楚又具有整体感?
2. 重要人物外在特征和内在个性结合起来介绍,透过外在的衣着、动作、表情去表现人物的内在思想情感。3.揭露和批判这些腐朽和没落的东西,并满怀信心地去迎接未来,从这个角度讲,《伏尔加纤夫》是时代的产物。
一、谋篇立意
这是一篇介绍绘画的文章,依次介绍了俄国著名画家列宾的油画《伏尔加纤夫》的创作背景、具体内容和艺术成就。
二、文章脉络
全文可以分三个部分。
三、写作方法
1.依次介绍,突出个性
A,画面共有11个人,怎样介绍既具体清楚又具有整体感?作者采取了分组依次逐个介绍的方法。11个人,分为3组,4+4+3,然后从第一组开始,逐个介绍,使渎者既有完整的印象,又对每一个纤夫有具体的了解。对这3组共11个纤夫,文章没有平均使用力量去介绍,而是有主有次,有详有略。3组中间,前两组介绍较详,第3组介绍较略;11个纤夫中间,冈宁和拉里卡介绍较详,其他人较略,后二个介绍最略。这样的介绍,既清楚,又突出了画面的重点,符合油画的创作主旨。
B,介绍绘画,尤其是人物画,“动静”关系是比较难以处理的。画面是静止的,而人物却是鲜活的;人物呈现在画面的外在的特点比较好介绍,人物内在的性格、气质、情感却难以鉴赏和介绍。本文能够较好地将人物,特别是重要人物外在特征和内在个性结合起来介绍,透过外在的衣着、动作、表情去表现人物的内在思想情感。
C,冈宁不仅是走在拉纤队伍最前面的人,更是这个群体的悲剧性主角。文章介绍了他“身上的麻布衫满是补丁”,说明他的贫困,这是他拉纤的经济原因;介绍“他的头上画了一块包头的破布”,显示他“古希腊哲学家”的气质,这是他成为“主角”的思想原因;介绍他“两手下垂,胸前那一根纤索绷得很紧”,表现他忍受着肉体的痛苦;通过他“那双深陷的眼睛”、突出的前额,显出了他的智慧。人物的这些外在特征,加上他“神父”“唱诗队指挥”的经历,让人想见他此时拉纤所承受的精神上的痛苦,同时感受到他坚韧的性格和“内在的意志力”,——过人的智慧和坚强的性格都是“领头”人物所必需的。藉此,作者完成了对“一个俄罗斯农民长者或智者的典型”的介绍,读者也仿佛看到了一位拉纤群体灵魂人物的栩栩如生的形象。
2.画面介绍和背景介绍兼顾
文章的标题是《油画(伏尔加纤夫)》,对画面的介绍是文章的主体,作者用了8个自然段(全文共12个自然段)介绍油画的具体内容,使我们获得了对画面形象,特别是人物形象从外在特片到内在精神的全面清楚的了解。但是,对于这样一幅极富盛名的艺术品,对于它的深刻内涵和艺术成就,很有必要结合它的创作背景去赏析,以求得更为全面更为深入的感受和理解。因此,作者在正式介绍油画内容之前,花了3个自然段的篇幅,从绘画艺术、列宾生平和社会现实等三个方面作了背景介绍,这些背景介绍无疑能使我们每位读者对这幅著名油画的主题、创作意图和创作风格有更为清楚和全面的了解。
四、问题探究
1.如何看待这部作品的价值?
油画《伏尔加纤夫》以其严肃的现实主义创作态度、精湛的艺术手法,对沙皇农奴制的深刻批判和对农民的深情关切的主题,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对广大读者作普及性的介绍和推荐,让更多的人,包括青少年,了解它,理解它,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本文的介绍既重点突出,又全面周到,不仅可以让读者了解这幅名画,而且能使读者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提高欣赏艺术作品的能力。
2.从这部作品可看出艺术与社会现实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本文以确凿的实例具体说明,伟大的艺术作品都是时代的产物、实践的产物,这种创作理念和鉴赏理念,对于丰富和提高读者,包括青年学生的艺术修养乃至人文素养都是极有益处的。文章在背景介绍部分说到,19世纪中叶,俄国的农奴制度虽然被废除,但是其残余“依然严重阻碍着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俄国的民主解放运动,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艺术家,一定会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揭露和批判这些腐朽和没落的东西,并满怀信心地去迎接未来,从这个角度讲,《伏尔加纤夫》是时代的产物。文中还说,1869年的一天,列宾在涅瓦河畔亲眼看到“一幕使他吃惊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