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语教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母语教材,泛指根据母语课程标准或母语教学大纲而编写的供师生教学之用的所有纸质资料(含文字、图片等)和非纸质资料(含音像、视频、光盘等);狭义的母语教材专指母语教科书,即专指作为教程与学程之综合的教科书(textbook)。本研究侧重后者,兼及其他。观照世界各国母语教材的形态特点,可以有不同的切入视角或维度。从教材的构成系统来看,有提示系统、文本系统、练习系统、助读系统和评价系统等;从母语学科内容的总体分类来看,有语言教材、文学教材等。由于各国母语教材本身只是达到“以母语的滋养来成人”这一课程目标的一种凭借和媒体,故我们可由此角度去观照母语教材如何落实自身的教育使命和文化使命。由语文课程论角度观照,母语教材其实是学生学习之“学程”和教师教学之“教程”的共同依托,而从各国母语教材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看,教材因着眼于适宜学生学程而明显转向“学材”、“学本”。基于这样的宏观背景,我们就能把握各国母语教材的基本形态特点,以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功效。
一、完整而有特色的学习体系
这是就世界各国母语教材对学习内容的安排而言的。所谓完整,是指各国母语教材依据本国语言或文学的知识框架而有序排布,以知识学习为线索,以母语能力和智力发展为指向。而且,根据母语学科的认知心理特点,将静态、平面的陈述性知识与动态、实践的程序性知识有机结合起来,使林林总总的母语知识在渐进性的自然习得中逐渐转化为母语的运用能力,转化为以思为主、听说读写等全面发展的言语能力。试以澳大利亚英语教材《中学英语》第四册①为例。就横向而言,每个单元有7个板块的内容组成,覆盖了英语语言知识、文体知识、写作知识等各个层面,囊括了英语言语实践技能的全部项目。就纵向而言,“语言”、“文学”、“写作”三板块前后之间形成了系统的知识序列和训练主线,抽出来就是循序渐进的单一教材。值得借鉴的是,在这个以单元为基本单位的融合后的“英语世界”里,静态的知识学习已经活化在生动活泼的言语实践中,换言之,语言学习不仅诉诸学生的认知和记忆,更诉诸学生的理解、运用和综合实践,枯燥、被动、机械式的学习已被感性和理性相结合的言语活动、言语游乐所取代了。这种从语言学习到言语实践的递进,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母语教材中的一种普遍趋势。
所谓有特色,是指世界各国母语教材围绕“育人”、“成人”的课程价值目标而各呈其美。环顾各大洲、各语种的母语教材,这很难一一说尽,主要表现为设计的趣味化、内容的生活化、选文的多元性。
设计的趣味化。各种言语活动的设计(包括作业),避免单一机械,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爱好,使严肃的母语学习游戏化、轻松化。《德语·思索》主体课本,设计了下述诱导学生进入写作过程的方法②。
1.敲击词语
方法说明:
小组里每个人手拿一支铅笔和一张纸。游戏时不准说话。这要约法三章。由一名小组成员敲击一下桌面,其他小组成员立即写下各自脑海中刚才出现的单词。再敲一次桌面,各人再写下在脑海中新浮现的下一个单词。如此多次敲击,多次记录单词。敲击次数的多少视小组人数而定。几分钟之后,各人都已写下若干单词。这就是所谓的“敲击单词”,一般不应超过10-12个单词。
请您在10-15分钟内用自己记下的所有单词写一篇短文,或者写一个句子。或者,如果愿意的话,可以与其他小组成员交换所记下的单词表,用别人的单词撰写短文或句子。
接着朗读各自的短文或句子,并交流这种即兴写作的体会。
2.网式联想思维
学习网式联想思维:
请您拿一张纸,在纸的中央写一个词或一句话或任何您感兴趣的内容。将这个核心词/句/表达画上圆圈。给自己确定大约5分钟的练习时间。让自己的思想自由驰骋,记下所有您认为与此有关联的词语,然后用线条将内容相关的词语连接起来。如果脑子里又有新内容出现,那就照此办理,思索、记录、连线。借用这种网式联想思维,您就可以动笔撰写文章了。语体由您自己决定。
在班上互相介绍运用网式联想思维的学习体会。
3.自动写作法
当您一个人静下来把自己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自我之后,不妨提笔写些东西。这时,要使自己进入一种完全被动放松的和接受性的状态。全然不去思考自己的或者别人的才能和天赋。您要明白,其实写作乃是一种最微不足道的差事。不要预先设定题目,要快速写,快到什么也不去记忆,什么也不去品味。第一句是它自己蹦出来的,这是因为,在我们的意识中,任何时刻都存在着一个我们未知的句子,它在等待着随时被说出来。虽然标点符号如同固定琴弦的结一样必不可少,但它会打断我们的思路。您要不停地写下去,随兴所致。要相信我给您说的这些悄悄话是耐人寻味的。如果不得不中断的话(因为您犯了个小错,可以说是犯错,错就错在这件事并非是在不经意中进行的),那就在写到过于简单明了的一句话时搁笔。
写作练习:
给自己选择一个写作出发点,可以是Breton的文章或者Magritte的漫画或者其他某一幅画。首先对着画端详一会儿,然后按照Breton的方法开始撰写。连续写5分钟不间断。如果思想停顿,就用笔在纸上画个不停。不要管标点。
请利用所写的东西作为素材,写一篇短文或一首诗歌。
与同学交流关于这种写作方式的心得体会。并以“自动写作法”对于思索和创作有何褒贬为题,组织一次讨论。
以上敲击词语、网式联想思维和自动写作这几种方法,深入学生的潜意识层面,使本来令学生感觉艰难沉重的写作学习变成文字游戏一般富于情趣,而学生生命深处的潜意识资源又被很好地开发出来,获得应有的使用价值。
内容的生活化。这体现在世界各国母语教材的各个侧面,处处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母语世界就是自己的生活天地,就是日常经历、日常幻想、日常神往的现实生活情景在母语世界中的再现。在写作训练中,表现为学生自主取材、自由命题,其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都是每个独特的自我生活的外化。以上援引的写作德语练习其实也是写作教材生活化的典型例子,它们使学生更好地开发和运用自己处在“沉睡中”的思想情感的资源,使之升华到“自觉”意识的层面。通过这样的写作训练,学生享受到拥有自我、拥有生命的快乐,写作的过程就成为表现自我及精神和物质生活的过程,写作与自我之间完全同步和谐了。试想:学生还会因“外来”命题而产生“人文”分离之痛苦么?还会因“遵命”而作不堪笔之重负么?在阅读教材中(尤其是低段的选文),尊重童心、激发童趣已成为世界各国母语教材编写者的自觉要求。加拿大语文教材《英语文选》(初中用)从每章主题的确立到其中各种文体的选用,都强烈体现这种自觉要求。以第一册为例,各章标题为“朋友和冤家”、“运动”、“旅行”、“神秘”、“海洋”、“音乐”、“信息”、“杰出人物”,该教材以诗、散文、童话、小说、故事、报道、神话、日记、科幻小品、短剧传说、散文诗等各种文体承载加拿大学生所熟悉并爱好的生活内容,散发出浓郁的生活气息,洋溢着令学生陶醉的童趣,可谓泛读、欣赏皆宜③。这种情形,在各大洲、各语种母语教材中俯拾皆是。这样,教师就没有必要进行灌输式教学,没有理由“逼迫”学生硬读了。诸如此类,这种对母语作品的阅读过程,既是学习,也是娱乐;既是求知,也是对好奇心的满足;既是关于母语知识和母语智能等的教化,也是生命个体精神上一种愉快的游历。进而推之:如是阅读,实乃学生生命成长之内在必需;如是学习,实属“心灵吮乳”、滋养成人矣!